中医如何辨别新冠肺炎的寒温属性的?
中医如何辨别新冠肺炎的寒温属性的?
辨别疫病的寒温属性,对于疫病初始治法的确定尤为关键。
记者:新冠肺炎定性为“疫”,学界已达成共识,在武汉您提出将新冠肺炎命名为“寒湿疫”,为其进一步定性,当时,您是如何辨别新冠肺炎的寒温属性的?这个属性在后来病毒变异的情况下有改变吗?
仝小林:总结两年多的抗疫实践,我提出一个新的概念,也即“戾嗜”。既然“戾气”(现代可称之为病原微生物)是疫病的病因,其“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那么“戾气”就具有不同的最佳生存条件(温度、湿度等)。我们把“戾气”对环境的亲嗜性称为“戾嗜”。当外环境的温度、湿度与“戾嗜”相吻合时,就会表现出高活性、高传染性、高流行性。反之,“戾气”将处于不活跃状态。例如,乙脑病毒在蚊体内繁殖复制的适宜温度在20℃以上,25℃左右的温度最适合疟原虫在蚊体内繁殖,所以乙脑和疟疾主要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温疫或湿瘟。再如携带汉坦病毒的野鼠,其在寒冷的季节就会聚于室内,而将病毒传染于人,故流行性出血热常高发于冬春季,表现为寒疫。张仲景所记载的伤寒,从其发病的季节及传变规律看,与流行性出血热很相似。因此,“戾嗜”对于我们判断疫病的寒温属性,或许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四个要素判定疫病病性】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四个要素来判定疫病的病性,即临床表现、“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现象)或“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异常的气候变化现象)、内环境(禀赋、体质等)、戾嗜,我将其称为“四维定性”。“戾嗜”是病原微生物所嗜好的气候环境,其在疫病寒温属性的判定上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六气”或“六淫”对疫病寒温属性的判断是一个辅助条件;内环境决定疫病感染后的寒热从化方向;而临床表现则是诸因素综合展现的结果,是辨证论治的抓手。四者合参,四维定性,对疫病寒温主线的把握就会更加自信。也正是因为抓住了新冠肺炎的“寒湿”属性和演变规律,我们才敢于在到达武汉后率先采用万人一方的通治方——寒湿疫方(武汉抗疫1号方)来控制疫情传播。
2020年1月武汉疫情暴发之时,正值冬季,南方以湿冷环境为主,而新冠病毒之“戾嗜”亦为低温(9℃左右),故此期新冠患者的“寒湿”征象非常明显。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分别在吉林长春、通化和河南郑州、安阳诊治了感染“阿尔法”“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患者,我认为虽然病毒毒株不同,患者证候表现亦有不同,但依然可以在发病初起看到“寒湿”这个基本特点。比如很多患者舌苔虽淡黄厚腻但舌体并不红或暗红,虽有发热但热度不高,这符合寒湿郁闭化热、化燥的特点。另外,这个特点似乎并不是局限在特定地区和特定季节。因为我在不同季节诊治过来自不同国家的新冠肺炎病人,比如丹麦、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泰国、伊朗等世界多地的患者,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发病于不同的季节,感染不同的变异毒株,但我发现只要紧紧抓住“寒湿”这条主线,再针对化热、化燥等变化,在寒湿疫方基础上加以化裁,都取得了显著疗效;清肺排毒汤在治疗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变异毒株引起的新冠肺炎时,也取得了显著疗效,这种疗效就是对新冠肺炎“寒湿”属性的有力证据。“寒湿疫”的传变,由于体质和禀赋的不同,可以有寒化和热化两种倾向,从而导致临床证候出现了差异。一项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环境科学学报》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这项基于190个国家的探究气象因素和COVID-19(新冠肺炎)发病率的观察性研究显示:COVID-19的发病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表明,COVID-19的传播在夏季可能会放缓,但在冬季可能会增加,这与中医的判断是吻合的。
记者:辨别寒温病性对于新发疫病有何意义?
仝小林:辨别疫病的寒温属性,对于疫病初始治法的确定尤为关键。疫病初治,虽均宜发表透邪,但寒疫宜辛温,温疫宜辛凉,治法迥异。伤寒有六经辨证,温病有卫气营血辨证;伤寒以伤阳为主线,温病以伤阴为主线;伤寒“下不厌迟”,温病“下不厌早”,这些基本的辨治规律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
曾有人提出“寒温统一论”,试图将伤寒与温病放在一个整体的理论框架中,一元化、一体化考证,实现一体化治疗。但寒温真的能统一吗?我个人认为,寒温有能统一之处,有不能统一之处。能统一之处,是伤寒由太阳传至阳明、温病从卫分传到气分,伤寒阳明阶段的许多方剂在温病的气分及营血分阶段应用甚广,如白虎汤类方、承气汤类方等。诚如宋代陆九渊所说:“阳明为成温之薮。”不能统一之处,是二者的初治手法,伤寒辛温解表,温病辛凉解表,治法迥别。古人的这些宝贵经验,对疫病的治疗,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团队曾经对疫情初期的隔离点病人,做过温散法和凉散法的疗效对比,结果证实了温散优于凉散,研究结果发表在《药理学研究》上。这也从科学角度证实了新冠肺炎当属“寒湿疫”。
但是,由于疫情时间长,跨度大,地域广,集中患病人群差异较大等各方面原因,使新冠肺炎初治手法变得模糊不清,寒温互相矛盾,各执一词。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疾病过程认识还不统一,辨治方法也不统一,还缺乏更多治法之间的疗效对比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总结、完善。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xwzx/120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