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
郑新(1925—),男,河南省平顶山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师从重庆名中医唐阳春,先后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一护校、重庆市中医院工作。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国医大师。
【诊治范围】
擅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尤以肾脏病和冠心病、心律失常为重点。
【教育经历】
1947年考入河南大学医学院学习西医。
1954年到四川医学院医疗系学习。
1958-1961年参加重庆市第二届西学中班学习。
1962年起师从重庆名中医唐阳春。
【工作经历】
先后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一护校、重庆市中医院工作。
【学术思想】
郑老学贯中西,坚持以中医为主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深谙肾脏病的治疗,以肾脏病为纲,中医脏腑理论为基础,涵盖了与肾脏病相关的脏器的生理、病理关系进行辨证论治,提出“肾病三因论”和“肾病多瘀论”。
“肾病三因论”是郑老继承古代中医理论,并经过四十余年肾脏病临床研究之大成所总结出来的。“肾病三因论”是以肾脏病为纲,中医脏腑精典理论为基础,涵盖了与肾脏病密切相关脏器肺、脾、肾之生理、病理、相互关系、辨证施治以及理、法、方、药等在内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它不但传承了祖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同时在肾脏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中赋予了新的时代色彩。是中医脏腑学解释肾脏病相关联系并用以指导临证诊疗的创新性中医理论学说。多年来,在指导肾脏的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辨证施治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急、慢性肾脏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以及肾功能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特征。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大多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乃肺、脾、肾虚,标实则主要表现为外邪、湿浊、瘀滞等。郑老认为,在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皆可致瘀。一般来说,因虚致瘀常常是血瘀形成的始因,实邪则是加重血瘀的继发因素。然而,不论是诱发或是继发,一旦导致血瘀形成,常常是虚实相兼,相互致瘀。另一方面,血瘀之变反过来既影响气血阴阳等正气的化生,又使水湿、湿热、湿浊之邪愈加猖狂肆虐。外邪、湿热、瘀血、脾肾双亏、气阴两虚直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产生或加重血瘀。
因虚致瘀:本虚主要责之于肺、脾、肾脏的功能虚损。肾虚则元气亏虚,无力推动血液,所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为瘀”,肾气亏虚,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肾病脾肾阳虚者,可因寒从内生,寒凝经脉则涩滞不畅而成血瘀。若肾病患者阴亏水乏,相火偏亢,煎熬阴液,则血液浓聚,阻而成瘀。
因实致瘀:实邪致瘀大多与湿密切相关。水湿为肾病的常见致病因素,由于湿性粘滞、重着,最易阻遏气机,妨碍血行,而成血瘀。
因此,郑新教授的“肾病多瘀论”是中医“久病及肾”、“久病多瘀”论在肾脏病领域中的发展,是对产生血瘀的最好诠释。
【科研成果】
对于肾衰期的治疗,针对脾肾阳虚、气血不足、弥散的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同时加用独创的肾衰灵灌肠,补肾胶囊和服,与肾必氨等对照观察,疗效优于对照组,获得重庆市中医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对某些内科病,如用自创的参麦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疗效,并通过成果鉴定。
1981年主研的“火把花根治疗慢性肾炎消失蛋白尿的临床研究”获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7年主研的“益气养阴为主多剂型多途径给药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休克”急症的临床研究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先后研制出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肾病I号、肾病Ⅱ号等,在慢性肾病的诊治和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系列诊治体系。
【获奖情况】
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国医大师”。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
【学术兼职】
现任: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秘书
曾任:
河南省焦作市、洛阳地区中医院院级顾问
重庆市中医学会聘为医疗事故评审成员
四川省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
河南省中医杂志编委
重庆市医学杂志编委
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
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出版著作】
出版《中医问答》《中医内科急症》《中医内科急症证治》等。
【传承图谱】
唐阳春→郑新→杨敬。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gjmy/guoyidashi/195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