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里的中医徐文兵:杯弓蛇影
成语里的中医徐文兵: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这一成语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应劭写的《风俗通义·怪神》,副标题是《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
一、心病还需心药医
这篇文章说的是应劭自己的家事:他的祖父应郴为汲(今河南省卫辉市)令,某年夏至,应彬把主簿杜宣请来一起饮酒。当时,厅堂的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那张弓在酒中投下影子,就像一条蛇在蠕动。杜宣又怕又恶心,可这是上司(应郴是杜宣的上司)请喝的酒,只好硬着头皮喝了下去。喝完当天就觉得胸部和腹部都疼痛异常,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难以忍受。服用各种药物也不见好转。
有一天,应彬有事来到杜宣家中,发现他病得很重,便询问他怎么会得这种奇怪的病。杜宣把那天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蛇的事告诉他,并坚持说那条蛇还在自己的肚子里。应彬听后,回到自己家的厅堂里冥思苦想,当他一抬头看到悬挂在北墙上那张红色的弓,心中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应彬立刻把杜宣接来,让杜宣坐在之前的位置上,斟了一杯酒,随后指着杯中的“蛇”对杜宣说:“你所说的蛇,只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蛇。”杜宣验看了以后,发现果真如此,心情立刻好转,变得轻松起来,病也很快好了。
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出自《晋书》,书中说,“乐广,字彦辅,……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这个故事中,乐广的客人也曾怀疑自己喝下的酒中有蛇,乐广明白这是听事壁上用油漆画的蛇的倒影,便把客人又叫过来,请他亲眼看了看是怎么回事,客人“豁然意解”,病一下子就好了。
这两则故事大意相近,都是客人见杯中弓影,以为是蛇在酒中,勉强喝下。后即因疑虑而生病。明白真相后,疑虑消失,沉疾顿愈。后遂用成语“杯弓蛇影”或“弓影杯蛇”指因错觉而产生疑惧,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忧。
二、疑心病导致“负面相信”
疑心病在现代社会中也常见,多被诊断为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视,产生被迫害妄想,甚至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上面的两则故事结局很乐观,但事实上疑心病并不好治,言语的劝导和事实证明都在意识层面上很难触动或改变患者的内心想法。
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说的就是客居异乡,孤独凄凉,以至于把明月白光当成了冷霜。俗话说“疑心生暗鬼”,其实“疑心”和“暗鬼”是互为因果的,我认为更多的是“暗鬼生疑心”。也就是说,患者生理层面上负面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会导致生疑心,只有根除躯体的生理问题,才能解决病态心理。
“疑”不仅是不信,而且比不信更负面。有个成语叫“半信半疑”,但与其说“疑”是“不相信”,不如说是“相信其相反的那一面”。仅仅把“疑”翻译成disbelieve(不信)不行,翻译成doubt、suspect(怀疑)又不全面。确切地说,“疑”是一种不信正面,相信负面的心态。所以“疑”也是一种“信”,我把这种现象叫作“负面相信”。比如一位医生给你看病,你不相信他的医术和水平,那是“不信”。相反,如果你怀疑他是要坑你、骗你的钱财或者兜售药物、开药拿提成,那就是“疑”了。
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好心提醒他“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但是桓侯不回应,表明不相信;等扁鹊离去,桓侯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就是对扁鹊的“疑”。现在医患关系紧张,不仅互相缺乏起码的信任,还有大量的疑虑。有患者带着录音笔和摄像头来看病,目的就是取证防骗。而大夫也不是“吃素”的,一见这种情况,立刻“公事公办”,把该做不该做的检查都加上,让你挑不出一点儿毛病。结局是两败俱伤。
三、了解病因,解除疑虑
俗话说:心病尤需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有理由有原因的疑心病人,可以了解病因,阐明真相,以解除疑虑。而对于不可理喻的疑心,则只能因势利导,将计就计了。
《续名医类案》载,一人在姻家过饮,酒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徒然而惊,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日疑,渐成痿膈,偏医不愈。吴球往视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两粒同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置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令病人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蛆,然后开窗令视之,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在这个故事中,吴球将计就计,让喝下水槽中污水(水中有小红虫)的人泻出了小红虫(红线头),解除了此人的疑虑。
临床上,大多数焦虑抑郁的人并不是因疑生病,而是因病生疑,即经常为负面的心态找理由生疑。正常人即便喝了泡有活蛇的酒,也不应怀疑腹中有蛇。只有小孩子才相信吞咽了枣核,肚子里会长出枣树。所以,归根到底,“杯弓蛇影”是体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不解决主体、主观问题,只怕此疑方解,彼疑复生。
- 上一篇:成语里的中医徐文兵:没齿难忘
- 下一篇:成语里的中医徐文兵:痰迷心窍一吐为快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zybj/202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