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名老中医 >

丁锷

作者:名老中医 发布:2022-12-10 11:35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丁锷
 
  丁锷,男,汉族,安徽省舒城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师从于方振亚先生。是全国第二、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骨科疑难杂症。
 
  【教育经历】
 
  1949年,师从于名中医方振亚先生,从师三年,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药学和脉学。
 
  1958年,毕业于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
 
  1963年,毕业于河南省平乐正骨学院。
 
  【工作经历】
 
  1955年秋,考入舒城县医院中医科,任中医师。
 
  从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工作。
 
  1959年,调至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任《内经》、《金要略》教师。
 
  1963年,任《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等教师、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同时,任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大外科副主任、骨伤科主任。
 
  【学术思想】
 
  1、方法学上倡导西学中用,以中为主,中西结合。
 
  历经几千年的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是包括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我国古代哲学和医疗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历代医家的丰富、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自我完整体系的自然科学。阴阳五行学说、经络气血学说、藏象学说、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思想、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这些思想、理论对我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价值。以西方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西医)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充分利用极具时代性的其他自然科学成果不断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并不断总结更新。其检查手段的时代性(先进性)、治疗措施的及时性成为当今世界医学主流。两者相比,中医的优势:一是理论丰富、方药众多;二是强调人体与自然、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念,强调“证候”与治疗方法的辨证关系。西医的优势在于诊查手段的先进性、对局部病变病理认识的深刻性及对应治疗(特别是手术)的彻底性。如何融会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的优点,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中医之路,成为既不拘泥于古老中医,又不完全西化的现代中医,成为目前临床中医界一大困惑。丁老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坚持中医诊治思想的同时不断吸取西医的长处,逐渐形成了“西学中用,以中为主,中西结合”的诊治思想。所谓“西学”,是指包括西医学的现代科学技术,所谓西学中用,就是运用包括西毯学的现代科学技术来整理、发扬传统中医,并与之结合,就西方医学与放射学、磁共振结合那样。使传统中医从古代哲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与不断发展的白然科学结合,最终形成新的医学。他认为,在诊治疾病时,首先应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化验、影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西医检查方法明确疾病的病名诊断,掌握或了解疾病局部的基本病理改变;然后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基础,结合舌脉诊查,以中医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理论为指导,一方面辨别疾病的病因病机,一方面确定当下的具体证候;最后处方治疗。其治疗方法以中药为主(包括内服、外用),包含手法,少数情况下采用手术等西医方法。丁老认为,很多情况下中医的证候代表疾病的“本”,西医的局部病理改变代表疾病的“标”。一般情况下先治本后治标,先治全身证候后治局部病损,或标本同治;但当局部病损为疾病的主要矛盾,为“本”时,则应先治局部。例如对腰(腿)痛患者,首先通过病史、体检、X线片或CT等检查确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明确突出物的大小、位置以及对硬膜、神经的影响,然后以中医脏腑、气血理论分析临床表现,确定其中医病因病机(癖浊内聚)以及当下的具体证型(如气血疲滞),最后以相应中药内服。如突出物巨大,甚至压迫马尾神经,则应选择手术摘除突出的间盘组织。丁老的这种学术思想既继承了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又体现了西医的先进技术;既融合了中西医的精华,又摒弃了中西医的缺陷。从某种意义上说,丁老的这种思想和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中医(或现代中医)。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中医,更有别于一般的西医。
 
  2、诊断上突出辨证的整体观,强调辨证求因。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贯彻于辨证、治疗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含义是指人体和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人体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各部分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局部疾病是整体病理的具体反应,反之亦然。因此,可以通过药物内服等方法达到消除病因,祛除病理损害的治疗目的。丁老认为,中医这种整体观念无疑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思想,其效果也是肯定的。但在诊治具体疾病,特别是一些骨外科疾病时应该辨证地、灵活地运用整体观念,正确地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味地强调整体统一,过分地强调内外统一,忽视局部损害的重要性,忽视局部损害对机体的可能影响,也是违背科学的。例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虽然可因身体内部细菌感染引起,可以出现寒战、高热,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但同时多有关节局部严重的红肿热痛和脓液,此时在全身中西医清热解毒、扶正抗炎的同时,必须突出关节穿刺、药物外敷、手术引流等局部治疗,否则即使全身炎症消退,关节局部也将遗留功能障碍。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数可以用中药内服等方法缓解炎症甚至消除瘀浊突出,但如突出巨大,压迫神经严重则应考虑局部手术解除压迫。丁老认为,所谓辨证的整体观,即是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更注重整体与局部的辨证关系,要根据具体病情辨明此时此刻整体与局部的主次轻重。当局部损害严重,全身情况剧烈时,应全身、局部并重同治;当全身情况稳定而局部损害突出时,应以局部治疗为主;当因局部损害导致全身病变或全身、局部病情均重但局部损害更为突出时,在二者同治的同时,仍应重点处理局部损害。丁老认为,这种辨证的整体观是诊断、处理骨外科疾病的重要原则。辨证是临床的关键,也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只有正确的辨证求因,才能够审因论治。例如颈椎病,一般认为其原因是颈椎骨关节的退变、增生,而退变增生的原因多责之于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治疗也多以补肝肾、强筋骨为大法,但临床疗效往往并不令人满意。临床观察也发现不是所有的肝肾不足者都出现颈椎或其他骨关节增生退变,也不是所有颈椎增生退变者都出现临床症状,通过治疗而症状消失者其骨关节退变增生并未消除,这些疑问都提示颈椎病症状的出现或轻重至少并不完全责之于骨关节退变增生和肝肾不足。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丁老认为,肝肾不足乃中老年人生理改变的自然规律,增生主要是骨关节退变的代偿反应,或者是症状出现的前置基础因素,作为医者对这些生理变化只能延缓其发展,不可逆转。颈椎病等的基本病机应该是气血湿浊瘀阻,经络阻塞不畅,是局部组织的炎症及炎性物质刺激、压迫的结果。他以此病因拟用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并研制颈椎活血胶囊内服,达到了颇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对颈椎病这种病因病机的独特理解和分析充分体现了丁老辨证求因的诊断思想。
 
  3、治疗上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内外互补,主倡活血通络。
 
  传统中医治疗骨伤疾病主要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法。其具体手段包括中药内服、外用以及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等。丁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思考,提出了“以中为主,中西结合”的治疗思想。其主要内容包含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内外互补几方面。所谓病证结合是指一方面通过西医的检查手段确定疾病诊断和现阶段的病理改变,一方面运用传统中医的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确定疾病基本的病因病机以及现阶段的中医证型,然后处方用药。标本兼顾是指在确定疾病(病理)和证型后,分析疾病证型的标本主次,分析全身症状和局部损害的轻重缓急,或者先标后本,或者先本后标,或者标本兼施。内外互补是指在具体处方用药时时常内服中药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以外补内,以内促外。丁老指出,包括骨伤疾病在内的临床许多疾病,都包含着本与标、正与邪、局部与整体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局部的损害可以通过整体反映出来,或者说局部的损害可以导致全身机能的紊乱。另一方面,许多局部表现又可以是全身(整体)病变的集中、突出反应。这里,前者的整体证候是疾病的“标”,局部病变是疾病的“本”;后者的局部病变是疾病的“标”,整体证候则是疾病的“本”。另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局部“邪”和整体“正”的矛盾也可以互相转化。有时以局部的“邪实”为主要矛盾,如慢性骨髓炎的死骨、脱出椎间隙的游离髓核等;有时以全身的“正虚”为主要矛盾。他认为,很多情况下中医的证代表疾病的“本”,西医的局部病理损害代表疾病的“标”。一般情况下应先治本后治标或标本同治,但当局部病损为疾病主要矛盾时,则应先治局部的标。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已通过鉴定5项,获安徽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2等奖1项、3等奖1项、其他论文奖多项,其中:
 
  “消瘀接骨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获安微省高教科技进步三等奖。
 
  创立了以“行气、散结、清热解毒”为中心的中药内服为主,外敷等非手术治疗手段为辅的方法,来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等。
 
  提出“脊髓型颈椎病”按中医“痉”证治疗,首创“养血蠲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此外,还创制了“颈椎活血胶囊”“消瘀接骨散”“骨疽拔毒散”“接骨续筋口服液”等九个经典制剂,其中:
 
  “颈舒颗粒”,经卫生部批准为三类新药。
 
  【获奖情况】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7年,被评定为“安微省名中医”。
 
  首批“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此外,还曾获“安徽省国医名师”、“全国骨伤名医”等称号。
 
  【荣誉称号】
 
  国家级名老中医,安微省名中医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骨伤科学会委员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医正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编委
 
  【出版著作】
 
  主编和参编《丁锷骨科临证精华》、《中医骨病学》、《中国骨伤科·内伤病学》、《中国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中医实习手册》、《中医多选题》等。
 
  【主要论文】
 
  1.周正新,孙志涛,丁锷.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医正骨,2013,25(03):31-34.
 
  2.丁锷.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之我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09):764-765.
 
  3.王正,丁锷.腰突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3,(11):35.
 
  4.周正新,李保泉,曹日隆,丁锷.活血健骨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观察及其对血脂、血液粘度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2,(07):13-14+64.
 
  5.李景光,丁锷.活血片促进骨折愈合的初步研究[J].安徽医学,2001,(01):51-52.
 
  6.江树连,丁锷,李保泉,曹日隆.消瘀接骨散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伤,2000,(12):16-17.
 
  7.周正新,丁锷,李保泉,曹日隆.消瘀接骨散对骨折愈合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骨伤,1998,(01):19-21.
 
  8.丁锷.利湿消肿汤治疗膝关节积液30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0,(04):21-22.
 
  9.宋一同,丁锷,方苣芷,赵维章,陶有略,石翠英,汤雅全,殴良树,刘安平,方休会,刘德友.中西医结合治疗合并瘘管的脊椎结核(附8例临床报告)[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6(01):32-33.
 
  10.李保泉,丁锷,曹日隆.手法整复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一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04):41.
 
  【传承图谱】
 
  方振亚→丁锷→王峰、周章武。




































  • 钱平================================== 03-23
  • 孙广生================================== 03-23
  • 欧正武================================== 03-23
  • 杨永华================================== 03-23
  • 李家邦================================== 03-23
  • 秦昌国================================== 03-23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