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现代 >

姚培发

作者:古今名医 发布:2022-04-08 12:26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姚培发
 
  姚培发,男,浙江省余姚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2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曾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副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兼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老年病、高血压、肝病、老慢支疾病。
 
  【教育经历】
 
  1942年7月,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
 
  1946年,参加考试院全国中医师特种考试,应考及格,领取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第108号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
 
  1958年,参加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二期中医教学研究班。
 
  【工作经历】
 
  1952年,参加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工作。
 
  1957年,随着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成为上海中医学院的临床基地,应聘担任上海中医学院的教师。
 
  1962年,调任龙华医院工作。
 
  1980年,担任第二期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师资进修班的副班主任和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致力于老年斑、高血压、肝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专题研究。
 
  【学术思想】
 
  1、对衰老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衰老的观察和在延缓衰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素问·上古天真沦》即云:“女子五七,面始焦,发始堕;六七,面皆焦,发始自。”“男子五八……发堕、齿槁;六八……面焦,发鬓颁白;七八……筋不能动;八八……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医家们对衰老原因的认识不尽相同,较有代表性的有肾虚说、脾虚说和血瘀说,而其中尤以肾虚说为多数医家所倡导,关于肾虚说,又有以阳虚为主和阴虚为主的不同认识。姚教授认为,就生理性衰老而言,肾虚是其根本,然多数不表现明显的阴阳失衡,而表现为肾中精气虚损。为此,姚教授提出“体用俱虚”来说明衰老的原因,以此来与阴虚和阳虚相区别,指出:体用虽亦属阴阳,然言阴阳虚者,多言其两极,盖肾内寄真阴真阳,为水火之脏,或阴虚或阳虚易从两极化,即或为阴虚火旺,或为阳虚寒凝;而言体用俱虚,则体虚者精血不足,物质匮乏,用虚者肾气不足,功能衰退,并无明显的寒热之化,这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关于衰老的精气虚损的形成,姚教授认为:“首先是精血不断衰耗,继之则气虚、神败、形坏而老态至矣。”即由于肾精亏损,继之肾气无化生之源而气虚,真元之气亏损,不能推动五脏功能,必然影响先天之精的藏纳和后天之精的补充,这样相互耗损,而形成“精不化气,气不生精”的恶性循环,使精气亏损不断发展,直至形坏而死。姚教授关于肾中精气虚拟的衰老理论,是本源于《内经》,并总结历代抗老延龄的论述及自身的临床经验而得出的,《内经》以“天癸”的衰竭作为衰老的标志,把“竭其精”、“耗其真”、“伤其神”作为衰老的原因。姚教授认为:“天癸”即精血,“真”即真元之气(即肾气),“神”是人之主宰,“癸”先衰,即精血衰耗,继之精不化气而真元不足,气不充神则神致而死。因此,衰老以物质(精血)不足为根本,以功能(肾气)不足为表现,甚至表现为身形衰败,故《内经》把“天癸”和肾气作为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础,即强调肾之精气在人体的重要性,说明精气虚损是衰老的根本原因。
 
  2、补肾填精,助阳化气是延级衰老的基本法则
 
  既然肾中精气虚损是衰老的根本原因,那么补肾精、益肾气就称为延缓衰老的主要法则,姚教授认为,其体运用补精益气法时,必须注意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肾脏的功能特点,采用补肾填精、助阳化气为妥,他常选用熟地、何首乌枸杞子等以填补精血,补充物质之亏损,此正符合景岳所谓“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枸杞子之属也”《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这是延缓衰老的基础,即所谓“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体者,必以精血为先”(《景岳全书·治形论》)。精血亏虚固可直补,然补益肾气则多有讲究,姚教授综观补气之药味,多入脾、肺、心诸经,而较少有入肾经者,盖肾之气,由肾阳蒸腾肾精而化生,故他补充肾气,必于阴中求阳,在补肾填精之品中,加入补骨脂、巴戟天等资助肾阳之药,以加强肾脏本身的功能,另佐少量天雄、细辛等滋肾阳之峻剂,以鼓动肾气,即所谓“少火生气”之愈,使真元充足,以推动其他脏腑功能,达到延缓整体衰老的目的,故他在延缓衰老中,不主张单纯补阳或单纯滋阴,他认为单纯补阳之药虽或可见一时功能改善,但势必更耗精血,使虚损益甚,自然无远期疗效可言,这就是补肾气必“精中生气”的含义,如果单纯滋阴养血,则不仅药味之甘难以化成肾中之精血,而且精血不化,反易成阴凝之邪,更能戕贼人体,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部无从而言,这就是补肾摘必“气中生精”的道理。为此,他常反复告诫:抗老延年,最宜从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及天士“温养宜柔”立法,既不可为图一时之功效而妄用动物类、金石类等壮阳之品,也不可一味滋腻,而忽略气化作用,补肾填精,助阳化气才能裨益于患者长期治疗,才能在延缓衰老的长久治疗过程中,不至于带来副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思想的指导,姚教授创制还精煎、葆春丸等系列抗衰老方剂。
 
  3、“衰老相对性”与延老、延龄、防病
 
  关于衰老和抗老延龄的理论,姚教授还在总结衰老整体性、渐进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衰老相对性”的思想,以此来指导抗老延龄和防治老年病的实践。“衰老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含义,其一是指衰老和“正常”,的相对性,强调抗老、防老和延龄不可分,其二是指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相对性,强调缓衰和防病、祛病与延年同时并重。姚教授认为,肾虚是从衰老的外在表现上总结出来的证的概念,其愈义非常广泛,可纳含导致这种外在变化的内在机理。因此,从中医角度看,肾虚又可作为不同衰老学说的连接点,正因为如此,补肾法在改善衰老的临床见症时,又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及自由基反应等。然肾虚表现及其内在功能的变化并不是老年人才有的,因此,正常和衰老也只是相对而言,很难确定健康与衰老在年龄上的绝对界限。事实上,许多成年人并不是绝无衰老现象,姚教授等同仁曾通过对2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调杳,发现多数成年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肾虚症状,成年组肾虚百分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增现象,男女两性从30岁起即有一定的肾虚百分率,40岁以上可达70%,因此,人们不必至老年期才开始考虚缓衰延龄的为问题,强调相对性,就是不应该把渐进性出现的衰老变化视作“正常”而不予重视,而应根据个人本身的情况,以肾虚的辨证作为推断衰老的临床指标,把防老、抗老、延龄结合起来,他主张“防老宜从30岁开始,抗老宜从40岁开始,延岭宜从60岁开始”,强调衰老的相对性和把防老、抗老、延龄联系起来,从早入手,对于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其有指导愈义。衰老相对性的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把老年性身体功能衰退(生理性衰老)与在这种衰退基础上而发生的老年性疾病(病理性衰老)联系起来,强调抗老延龄与防止老年疾病不可分割。姚教授认为,中医学往往用证来表达病的概念,衰老而致的功能的变化,在中医属肾虚范踌,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疾病,也具有肾虚证的基础,因此,肾虚也可以作为一个连接点。何况在许多情况下,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很难区分,所以,他常把杭老延龄与防治老年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延缓衰老,而且补肾法可以作为二者之联系点之一以此理论为基础,可以为许多老年性疾病的防治探求出新的途径。由此可见,姚教授之衰老学术观点,秉承了《内经》及历代医家之肾虚学说理论,提出了“体用俱虚”的观点,治则注重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以补肾填精、助阳化气为法,同时,他认识到衰老的相对性,将抗老、延龄、防病气者结合起来,为中医探索抗衰老及防治老年性疾病指出了新的途径,由此将原有之衰老肾虚学说之理论予以提高升华,发展了食老肾虚学说理论,使之又前进一步。
 
  4、老年病以补肾和气血为贵
 
  老年之人,由于各个脏腑功能脆弱,机体调节适应性锐减,容易感受外邪,且一脏得病易累及他脏或多脏,以致症情繁杂,患者症状较多,病势缠绵。姚教授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出发,结合老年病的发病规律,指出辨证应区分主次,辨别真假,审标本缓急,抓住主证,治从通补兼施,慎用攻伐;补从肾入手,调和阴阳为贵,疏通气血为和。1)辨证抓主证,辨真假,审标本先后,老年疾病证候复杂,主次证夹杂其中,辨明而抓住主证是辨证的关健,姚教授认为:判断主证并不是从建状出现的多少和明显与否来决定,而应从病因病机来分析比较,针哪个证是反应病理本质的,对疾病的发展变化起关键作用的,这样的证就是主证,同时,在疾病发展变化过程中,主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生转化,例如: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可表现为头痛、眩晕,甚至发展为中风,按一般内科辨证,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精气自衰,以肝肾阴盛为本,以致肝阳上亢,或肝阳偏旺之体,日久耗损肝肾之阴,故应抓住肝肾阴虚的主证。另外,肝肾阴盛持久,可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之证,这时的主证就发生了转化,由此可见,在错综复杂的老年病中,应从多个证中认识到导致产生这些证的病理本质,才能不被那些表象所迷感,在老年病中,还常常出现疑似难辨、相互矛盾之症,如“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姚教授从极其复杂的证候群中辨析清楚真假,区别疾病本质和非本质的证候,此时他特别注重舌象和脉象,作为辨别真假寒热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全面分析体质、年龄、病史、病程、饮食、情志、服药过程等,以协助辨明真假疑似证候。对标本缓急,通常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老年病,姚教授则认为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具体疾病、其体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特殊性而定,在本病重,本病急的情况下,先治其本自不必说,但标病重,标病急的情况下,则又须先治标。另外,对于老年疾病的治疗,鉴于其衰老而脏腑本虚,标本同治的机会就更为多见。2)治当通补并施,祛邪慎用攻伐。老年病人因年老正虚,较青壮年更多见虚象。虚者当补之,但由于正气虚,虚气留滞,或因虚而致脏腑功能活动迟缓或障碍,常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停留而形成新的致病因素,导致既虚亦实,虚中夹实的病理状态,临床上虚的病理表现一般为脏之气血阴阳不足,实的病理表现一般为六腑、经脉、九窍等被气、瘀、痰、湿、水、食等阻滞。故姚教授治疗老年病即使使用补益法,也多通补并用,或先通后补,或通补兼施,且用药多清补、疏补,而不纯补、壅补、腻补。所谓“通”,非同于下法,而是泛指通降理气、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等能使病邪外出,气血通畅的治疗大法。而所谓“清补”,则是相对滋补、腻补而言,具有补益气血作用,又不温燥助火助湿的一类补药或一种补法。所谓“疏补”,则指在补益药,配伍理气疏导之品,防止壅气助邪或滋腻伤脾。老年人虽正虚较多,而虚中夹实之象也时有所见,但在应用攻伐时慎重,不可太猛。太过攻伐则易伤正,更伤元气。邪虽祛而正气难复,仍达不到治疗目的。姚教授强调在治疗老年病中,应用攻伐当遵循“衰其大半而止”,不可求功心切。在用药方法上做到:汗而勿伤,下而勿损,温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补而无滞,和而无泛,吐而无缓。3)补肾填精为法,阴平阳秘为宗。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源,生命之根,寓元阴元阳。肾气之盛衰与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及老年疾病均有密切的关系。如禀赋羸弱,再加后天失养,或久病耗伤,就必然导致肾中水火阴阳亏耗,“水亏其深则阴虚之病迭出,火衰其本则阳盛之症迭出”,与此同时进一步影响心肝肾脾肺诸脏,由此产生气、水、湿、痰、瘀、火等病理产物,早衰和老年病就由此引发。故姚教授常以补肾填精法为宗旨,用以抗衰老和治疗各种老年病。补肾法之运用,当分阴阳。姚教授在区分阴阳的基础上,再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便阴阳互济,生化不已。在治疗老年阳成证时,他常选用肉苁蓉、鹿角胶、菟丝子、仙灵脾等肉润之品,以取其温润滋补之功,而附子、肉桂、细辛等刚燥之品多用于回阳救逆、通阳散寒,老年人用之宜慎,在温阳同时,再佐以生熟地黄、何首乌、黄精等滋阴之品,以阴中求阳。对予阳盛寒凝而成瘀者,再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温阳行血化瘀。对老年阴虚之证,姚教授多选用黄精、玉竹、生熟地黄、何首乌、龟甲、二至丸等滋润之品,以取其滋阴填精之力,同时佐以菟丝子、鹿角片等,以阳中求阴。若阴虚而见火旺者,则选加知母、黄柏、地骨皮,以滋阴降火,“阴火”仍不潜降,则选加肉桂、怀牛膝,以引火归深,导龙入海,此法他在治疗顽固性口疮时常常运用。在补肾滋阴药中,大多滋腻呆胃,且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用之过多反而壅滞中州,故他还常少使陈皮、砂仁等流动之品,使补而不滞,而无雍滞之度。此外,姚教授在应用补肾法的同时,还常参以补脾,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深。肾中精气需脾之后大不断奉养,惟当脾土健运,气血旺盛,先天乃昌,故姚教授在应用补肾法中,也十分重视老年人之脾胃功能,若脾虑不运,当先实脾,待脾输转运,则脾肾兼补,使药之精微为脾所运输,肾精得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气血宜当调和,贵在疏通。人届暮年,精力体衰,积年因病或久病后气血衰少,或者因多思远虑,过伤七情,导致气机郁结,气血凝滞,郁滞不畅之证,正如《素问·痹论》云:“病久人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姚教授认为,老年人纯实不虚者少,虚实相兼者多,因虚而致实,因虚而致瘀是老年病的特点之一。故临床气盛兼滞,血虚有瘀者屡见不鲜,气虚有瘀,血虚气滞者也不少见,如中风、胸痹、痞满、癃闭、胁痛等,其原因多由脏腑气虚,不能运行气血,以致气虚而滞,血行缓慢而成黏滞,其治之法,主张“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用”的原则。选方用药时,既忌壅塞黏滞、呆板蛮补,又要避免过量重用,或久用。慎用芳香辛热走窜之剂,以防气耗血伤,而贵在气血流通,冲和活络,如此则虚者得补,损者受益。他在临床中能灵活运用,在补虚中调气血,在补虚中解郁积。如他在治疗老年虚扭诸疾中,运用补益气血之剂,务使脾主健运,肺有治节,心使君令,肝气条达,或少伍辛香流动之品辅佐其间,则益气补血之品无滞膈壅塞之弊。如参、芪、术、草得陈皮、木香,则气可补而不会滞;地黄、白芍、何首乌、枸杞子伍桂枝丹参则血得益而能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风时,多用补阳还五汤配廉虫、桂枝,以达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之效,使元气畅旺,瘀消络通,诸症可愈,治疗老年痞满之症,他极喜欢用柴胡疏肝散,以着重行矛消痞为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湿、气、血、火、食等郁滞自解。他对老年胸痹的治疗,尤有心得,认为乃本虚标实之病,本虚则心气不足,心阳虚损,心阴失养,心神不宁;标实则气滞血瘀、痰饮阻滞,对此他不十分主张单纯或长期重用“活血化瘀”之剂,而是主张补益心气,以其帅血,最为得当,他常以养心汤以补心强志,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生脉散益气养阴,加丹参、延胡索理气活血,诸药相合,气血阴阳兼调,促使药力补而不滞,静中有动,用于临床,颇多效验。凡此种种,足证姚教授治血重在气,不独皆活血,而是“疏其血气,令其条达”,卑能“气血冲和,万病不生”,这是在老年病用药施治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5)立方主次分明,用药小量缓图。老年之人诸病纷至,其病情亦多复杂,往往虚实夹杂,寒热兼见,多脏亏损,气血俱虚,症情错综,故立方遗药颇费心思。如攻其邪则有损正之虑,治一脏恐碍他脏之弊等等。姚教授在认真详细辨证之前提下,用药主次分明,而不面面俱到,强调君臣佐使,药物相互协调,配伍严谨,力求药力专一而不涣散。对于老年之人用药,他主张宜从小量开始为好,认为老年疾病多属慢性疾病,故治疗欲求速效颇难,且老年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兼以对药物之反应各不相同,对药物的耐受性亦与常人相异,故老人用药应慎重,不宜药量过大,应予以小剂量开始用药,大抵为常人之三分之二缓缓治疗,逐渐收效,若收效不显,可逐渐增量,循序渐进,直至症情起色,既要避免杯水车薪,药不胜病,也不能药过病所,诛罚无过,反而添疾。另外,有些老人疾病编绵不已,但病势并不危重,在冬令季节他常喜以膏滋代煎缓以图治,扶正祛邪,攻补按施。6)注重治养结合,重视未病先防。《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老年病尤当重视内因的作用,即注重调动老年人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不可光靠药物。教授常常强调:老年病多属慢性病,非朝夕可愈,应当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治疗中病人的自身调养也十分敢要,治疗与摄养结合的方法是治疗老年病的重要措施。在平时诊病时,他常告知老年病员饮食宜忌,起居调护,及适合各自病人的体育功能锻炼,让病员也参与整个治疗过程,使病人不单纯为接受治疗的客体。对于老年人,他还重视未病先防的原则。他在临诊时,详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脉、饮食、二便等情况,稍有变化,即予诊治,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所云:“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者多,一旦症现,旋即加重,不得不慎。另外,老年人已病之后,他更为注意患者脏腑盛衰传变,及时遏制病情发展,故他认为,此乃老年病临证中治疗是否顺利获效的关健所在。他还告诫病员注愈四时气候的变化,形神合练,摄生防病。
 
  【科研成果】
 
  1、1984年,补肾填精抗衰老新药“还精煎”荣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综合科研成果二等奖,1985年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
 
  2、1989年,“还精煎及其拆方对延缓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HPGT)轴衰老的作用研究”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还创新扶正祛病延年的中成药。
 
  【获奖情况】
 
  曾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此外,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
 
  曾任:
 
  上海市首届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出版著作】
 
  主编出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内科学分册》、《上海名医学术精华》、《老宁胸痹心痛证治》。
 
  【传承图谱】
 
  姚培发→陈琼、张良茂。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