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中医知识 > 胆经 > 牡蛎 >

牡蛎是什么?牡蛎的传说故事

作者:中医知识 发布:2021-03-03 13:27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牡蛎是什么?牡蛎的传说故事
 
    形态雄雌可多变,极大压力壳不陷。
 
    蚝体胶铸泉州桥,希帕蒂娅教会残。
 
    适应能力特惊人,盐度水温和干旱。
 
    契诃夫枢海鲜车,莫泊桑笔书名篇。
 
    潜阳止汗可和胃,涩精软坚与化痰。
 
    神农本草列上品,莎士比亚有预言。
 
    【形态采制】
 
    牡蛎是软体动物,身体长卵圆形,生活在浅海7米左右的泥沙中,肉味鲜美,壳生或煅可入药,又名蚝。李时珍说:“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日蛎,言其粗大也。”杨孚《异物志》中有古贲之称。5~9月繁殖,杂食。海洋均产。
 
    不管海水盐度高低,温度零度以下或热带水域及干旱,它都能适应。一般盐度10%~25%为好。海潮的震动几日,影的移动,是蚝关闭的信号。海潮未来时,诸房皆开,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
 
    牡蛎性别很不稳定,卵生型的牡蛎,均有性变换的现象,雌雄经常变换,形态也较多长形、卵圆形、三角形、圆形。贝壳是层鳞片,左右两片。左壳大而凹,常固在岩石上;右壳平而小,呈盖状。
 
    我国培植牡蛎有2000多年历史。
 
    【历史故事】
 
    外壳能承受极大的压力。每1.2平方毫米能承受100千克的压力。禁闭贝壳,需上万克的拉力。宋代著名的泉州洛阳桥,全长120米,宽5米,有46座桥墩,建造时,为使桥墩坚固,不被海潮冲走,先在堤坝上养殖几年牡蛎,而后用胶汁凝结石块建起桥墩。
 
    昔罗马帝国女数学家希帕蒂娅因笃信“理性是真知的唯一源泉”,在公元415年竟被教会用尖利的牡蛎壳残忍地割肉而死。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1904年死于德国,在灵柩运回俄国时,一时找不到其柩,后在一节装有海鲜牡蛎的货车里找到。说明牡蛎在世界食用普遍。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就有游客在海上吃牡蛎的描述。
 
    莎士比亚曾有这样预言:“谁拥有牡蛎,谁就拥有世界。”说明牡蛎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海产贝类动物,这和牡蛎的广泛适应性有关。




































  • 张珍玉================================== 02-21
  • 隗继武================================== 02-21
  • 周翠英================================== 02-21
  • 郑建堂================================== 02-21
  • 吕兰凯================================== 02-21
  • 田文================================== 02-21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