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时节寒气未退湿气至疏肝理脾保健康
雨水时节寒气未退湿气至疏肝理脾保健康
雨水节气的到来象征着天气回暖,雨水渐多。
但因此时冷空气活动仍较为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易于导致寒湿之邪困着脾脏。
【晚睡早起】
谚语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春天来了,白天渐长,黑夜渐短,自然界阳气渐长,而阳主动,阴主静。
此时,应顺应天气的变化,跟着自然界的节奏来安排生活,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因此,雨水养生要晚睡早起,才有利于肝气的升发。
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大家晩饭莫要过饱、睡前不要喝浓茶及咖啡、可尝试用热水泡脚。
【保暖护胸腹】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
雨水节气,寒气始退,阳气生发,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还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
春捂原则是“上薄下厚”,即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我们可以优先减上身衣物,但是下半身的保暖裤还要多穿一阵,谨防寒从脚下起。
此外,减上衣时也不能忽略后背和腹部的保暖。
因为人体背部及腹部分别有统摄人体一身阳气及阴气的督脉与任脉,雨水节气护住此处,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感冒及寒性腹泻。
【食甘健脾】
雨水节气降雨增多,寒湿之邪易困遏脾胃。同时湿邪属阴邪,黏腻重浊,难以祛除,所以雨水节气之后人们应当着重养护脾胃。
应尽量少吃辛辣食品或酸味食物,以免助长肝气、损伤脾胃功能。
可通过食用味甘性平稍温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来健脾利湿。
【动起来】
雨水节气之后天气变化不定,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可能出现精神抑郁、忧思不断等,对健康不利。
在此期间,大家应顺应自然界气机的变化,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放松心情、改善不良情绪。
但因为雨水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不宜做过于激烈的运动,可做些诸如散步、八段锦、五禽戏、太极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
这些运动可以很好地提升人体正气,尤其适合我们忙碌浮躁的现代人。
【艾草泡脚祛寒湿】
雨水时节“风、寒、湿”当道,所谓“寒从足下生”,艾叶煮水泡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络,在此时节用于防病保健最适合不过。
可取艾叶50克加水30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续煮5分钟,放凉至40~50℃泡脚,对容易外感、有关节疼痛的人群非常合适。
【双手摩腹调脾胃】
雨水时节如果人们宅居家中,活动减少,容易出现食欲不佳、胃肠不适。
简单的摩腹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可帮助改善症状,男女老少都适合。
具体方法:搓热双手,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以脐为中心,分别用掌心沿顺、逆时针方向各揉36周。
建议饭后半小时、晨起或临睡前进行。
【听音乐调肝理脾】
《黄帝内经》里面有记载,五脏对应于五音。角音主要对应肝脏,轻快的、明亮的音乐,具有很好的调肝的作用。
《江南好》、《江南丝竹》、《春风得意》这些音乐都可以用来调肝。
【早起梳头养气血】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阳气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春天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早上起床后,舒展一下筋骨,再缓缓梳头一百下,人即刻清爽起来。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zyys/1242.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