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中药知识 > 白芥子 >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的白芥资料

作者:中药知识 发布:2021-01-06 12:30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的白芥资料
 
    【拼音】BáiJiè
 
    【别名】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全体被稀疏粗毛。叶互生;茎基部的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倒卵形,长10~15厘米,最宽处达5厘米以上,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渐小;茎上部的叶具短柄,叶片较小,裂片较细;近花序之叶常少裂。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梗长1厘米左右;花萼4,绿色,直立;花冠黄色,长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长爪;雄蕊6,4强;子房长方形,密被白毛,花柱细长,柱头小。长角果广线形,长2~3厘米,密被粗白毛,着生种子部分常有浅度缢缩,先端有喙,喙部不生种子,光滑无毛。种子圆形,淡黄白色,直径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肺。"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
 
    ①《本草拾遗》:"主冷气。"
 
    ②《医学入门》:"能发汗,散腹中冷气作痛。"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并治胃病。"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注意】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复方】

    ①反胃上气。用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②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③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送下十丸,甚效。
 
    ④肿毒初起。用白芥子为末,加醋调涂。
 
    摘录《中药大辞典
 
    白芥子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胸膈痰冷上气,醋研敷射工毒,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凡痰在胁下皮里膜外者,非此不能达,古方控涎丹用之,执此义也。
 
    摘录《本草择要纲目》
 
    白芥子
 
    气温,味辛,无毒,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醋研敷射工毒,芥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味辛入肺,肺合皮毛,辛温发散,所以发汗,胸者肺之分也,膈者肝之分也,白芥子辛温疏散,所以入肝肺之分而消痰冷也,肺主气,气温则下行,所以主上气也,面目黄赤,肝乘脾也,气温达肝,肝不乘脾,黄赤自退也,醋研主射工毒,亦辛温条达之功效也。
 
    【制方】
 
    白芥子同白术,枣肉丸,治胸膈痰饮,同甘遂、大戟、蝎尾、巴霜、辰砂丸,名控涎丹,治痰迷心窍。
 
    摘录《本草经解》
 
    白芥子(BeiJiezi)
 
    SEMENSINAPISALBAE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Brassica
 
    alba(L。)Boiss。的种子。辛,温。归肺、胃经。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主要成分】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碱(Sinapine),芥子酶(Myrosin)脂肪油,芥子碱硫氰酸盐(Sinapinthiocyanate)、β-谷甾醇、芥子酸(Sinapicacid)、苯甲酸、对羟基苯甲腈(p-hydroxy-benzyloyanide)等。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口服与外敷均可出现。表现为皮肤搔痒、潮红,出现痱子样皮疹、米粒大斑丘疹或荨麻疹、水泡。有个案报道,敷贴白芥子膏40分钟后出现胸闷、呼吸急促、出汗、头晕、烦躁不安、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注意】
 
    1。白芥子为无毒之品,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水解,生成挥发油(白芥子油烃苄基异氰酸酯),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易发泡。有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应慎用,且用量不宜过大,过量易致肠炎,产生腹痛和腹泻。
 
    2。本品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也应慎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余传隆,黄泰康,丁志遵,等。中药辞海(第1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686。
 
    2。雷载权,张廷模,陈先难,等。中华临床中药学(下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00。
 
    3。徐际夏。白芥子过敏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8;(1):25。
 
    4。由旭,潘树伟,李西亭。中药白芥子引起药疹1例报告。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6;17(4):47。
 
    5。倪淑芝。中药白芥子引起药疹1例报告。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1):25。
 
    6。杨天赐,刘丰阁。服用白芥子致过敏反应2例。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77。
 
    7。王孔胜,孙燕群。白芥子膏外敷致过敏性休克1例。职业与健康,1999,15(5):49。




































  • 张珍玉================================== 02-21
  • 隗继武================================== 02-21
  • 周翠英================================== 02-21
  • 郑建堂================================== 02-21
  • 吕兰凯================================== 02-21
  • 田文================================== 02-21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