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五味补泻《本草纲目》序例上第十七章
五脏五味补泻《本草纲目》序例上第十七章
欲散,急食辛以发散(川芎),以辛补之(细辛),虚则补其母肾(地黄、黄檗)。
欲软,急食咸以软化(芒硝),以咸补之(泽泻),虚则补其母肝(生姜)。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热(白术),以苦泻下(黄连),实则泻其子肺(桑白皮)。
欲缓,急食甘以缓和(炙甘草),以甘补之(人参),虚则补其母心(炒盐)。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下(黄芩),以辛泻下(桑白皮),实则泻其子肾(泽泻)。
欲收,急食酸以收敛(白芍药),以酸补之(五味子),虚则补其母脾(五味子)。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和(黄檗、知母),以咸泻下(泽泻),实则泻其子肝(芍药)。
欲坚,急食苦以坚硬(知母),以苦补之(黄檗),虚则补其母肺(五味子)。
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淡能利窍。
李时珍曰∶甘缓、酸收、苦燥、辛散、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时而迭相施用者也。温、凉、寒、热,四气之本性也;其于五脏补泻,亦迭相施用也。
此特洁古张氏因《素问》饮食补泻之义,举数药以为例耳,学人宜因意而充之。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zyaodj/bcgm/95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