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中医药方 >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消化性溃疡要健脾疏肝

作者:中医药方 发布:2022-09-30 17:53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消化性溃疡要健脾疏肝
 
  邓铁涛(1916.10-2019.01)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创始人之一,现代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医药抗击非典特殊贡献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摄像陈安琳)
 
  以案说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张某,男,时年52岁。
 
  【发病过程】
 
  患者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十余年,伴吞酸嗳气,神差纳减。近月来症状加剧,发作频繁,饥饿则发,进食缓解,纳差口淡,时而口干苦(可能与服阿托品有关),脘腹痞胀,大便溏薄。胃肠钡餐检查:胃小弯距贲门约2cm处有一0.9×1.6cm椭圆形龛影,诊为“胃溃疡合并慢性肥厚性胃炎”。
 
  入院后曾用西药治疗八天,症状不减,疼痛反而加重。×线检查,其龛影增大为1.1×1.6cm,深约0.9cm,似穿透至浆膜下层。经会诊主张及时手术,但病人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要求中医诊治。
 
  【首诊证候】
 
  1973年2月10日初诊
 
  诊见:上腹部疼痛,嗳腐吞酸,神疲纳减,舌质淡黯,苔白厚浊,脉弦细。
 
  【辨证论治】
 
  辨证:脾虚运化失职,气血湿浊郁滞。
 
  治法:健脾胃,化湿浊。
 
  处方:党参、云苓、白术、扁豆花、薏苡仁、川萆薢、藿香、甘草
 
  【随诊过程】
 
  诊见:上腹部疼痛,嗳腐吞酸,神疲纳减,舌质淡黯,苔白厚浊,脉弦细。
 
  辨证:脾虚运化失职,气血湿浊郁滞。
 
  治法:健脾胃,化湿浊。
 
  处方:党参、云苓、白术、扁豆花、薏苡仁、川萆薢、藿香、甘草。
 
  【随诊经过】
 
  二诊:1973年2月11日
 
  胃痛甚,每半小时至1小时剧痛一次,腹胀,吞酸如故,但胃纳略有改善,大便溏,舌淡,苔白厚,脉沉弦。拟健脾舒肝化湿治之。
 
  处方: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素馨花6克,川连5克,法半夏10克,肉桂心1.8克(焗),鸡内金9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一天2剂。
 
  另为病人行按摩手法,点按肩井穴,按后阵痛减轻,次数减少。
 
  三诊:1973年2月12日
 
  痛减,发作次数亦减少,自觉舒适,苔转薄,脉稍有力而弦。仍守前法。
 
  处方: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8克,川连3克,肉桂心1.8克(焗),鸡内金9克,麦芽15克,甘草5克加田七末3克,空腹冲服。上方加减连服10天。
 
  四诊:1973年2月22日
 
  胃痛已很少发作,吞酸嗳气亦大为减少。精神、胃纳渐恢复,进食米饭无不良反应,大便成形。继续守前法治疗。
 
  处方:黄芪12克,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法夏6克,柴胡6克,川连1.5克,肉桂1.5克(焗),浙贝母9克,炙甘草5克,丹参12克,乌贼骨18克,饴糖30克(冲服)。每天2剂。
 
  另田七末3克,空腹冲服。
 
  五诊:3月1日
 
  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上方再服1剂。
 
  六诊:1973年3月7日
 
  无明显不适。
 
  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枝9克,白术15克,乌贼骨18克,大枣4枚,炙甘草5克,生姜6克,饴糖30克(冲服),另田七末3克,空腹冲服。
 
  服至3月18日,一直无不适,×线复查,龛影直径仅为0.5cm。上方或去桂枝,或加白芍、陈皮、法夏,或加麦芽、鸡内金等,继续连服。
 
  七诊:1973年4月18日
 
  头晕,睡眠差,检查血压、五官均正常,舌质稍红,苔白而润,中心稍厚,脉弦细数。此可能为肝盛所致,治宜和肝健脾。
 
  处方:太子参15克,茯苓12克,竹茹9克,生牡蛎15克(先煎),枳壳9克,旱莲草18克,橘红3克,女贞子9克,熟枣仁12克,甘草5克。
 
  上方服3剂后,头晕消失,睡眠亦好。乃改用四君子汤加柴胡、白芍、吴萸、黄芪等药连服。
 
  效果:共住院46天,龛影愈合出院。出院后续服中药数月。以后数年断断续续服中药,追踪五年,每年定期X线检查,溃疡病未见复发。
 
  【按语】
 
  辨证思路: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简称溃疡病,通常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溃疡而言,分别称之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
 
  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多因几种因素的反复作用而成。于诸种因素之中,较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体质因素。三者之中又以体质因素为关键性的因素。体质因素即脾胃虚。金代李东垣的内因脾胃为主论,对本病的防治的确有指导意义。从脏腑的关系来看,病生于胃,受侮于肝,关键在脾。脾气虚常为本病的重要一环。
 
  本例辨证为脾虚湿困兼肝郁,但服健脾祛湿之剂后,痛反增剧,显然与患者对于手术治疗顾虑,影响情绪所致,故除健脾化湿外,仿左金法,用肉桂心代吴茱萸,加素馨花、枳壳协助疏肝,辅以按摩,使患者紧张情绪得以缓解。中期曾用黄芪建中汤,后期治疗仍以健脾舒肝为主,患者出现头晕,考虑与服用黄芪建中汤触动肝阳有关,故予养肝肾潜阳兼以舒肝之法,足见李东垣健脾与制相火之论,是以实践作根据的。
 
  诊治经验:邓老根据多年经验体会,舒肝与健脾有调节神经与肠胃功能的作用,自拟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基本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15克(或煅瓦楞子),甘草5克。
 
  治法: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方解:病生于胃,受侮于肝,关键在脾。脾气虚常为本病的重要一环。故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舒肝与健脾有调节神经与肠胃功能的作用,邓老还选用柴胡、佛手片舒肝和胃;乌贼骨(或瓦楞子(煅)制酸。
 
  加减:健脾补气是治疗溃疡病的基础,常加用黄芪健脾益气;若胃胀、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以凉血、止血;肝胃不和者,治宜疏肝和胃,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加川楝子、元胡索、郁金之属,以清热疏肝,和胃止痛;脾胃虚寒者,治宜健脾温中,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脾虚肝郁兼瘀证,治宜健脾去瘀或兼舒肝,加黄芪、红花、桃仁、白芍、海螵蛸之属;胃阴亏虚者,治宜益胃养阴,加麦冬、石斛、玉竹等。若脾胃虚寒而见呕吐清水冷涎,胃部有水声,舌苔厚腻者,是胃中停饮,宜温中化痰,方用平胃散加桂枝、云苓、法半夏。
 
  临证体会:西医治疗本病重视制酸,邓老认为,制酸并不能根治本病,但在调理脾胃药中加入一些制酸之剂,使标本兼顾,亦是良策。如配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1日3次,对制酸止痛有一定的疗效,但制作必须注意研成极细末,否则反而不美。
 
  止痛药用于本病主要在于治标,止痛药多辛燥,久用则耗气伤津,有损睥胃,不可不知。
 
  本病虽成因多种,但必因脾胃元气受损至不能自复而后成病,常常是慢性而反复发作,故不能满足于症状的缓解而中止治疗。既然脾胃气虚为本病之根本,因此不管原属何证型,最后均需健脾益气或健脾益气再加养胃阴,巩固治疗2~4个月,乃可停药。




































  • 张珍玉================================== 02-21
  • 隗继武================================== 02-21
  • 周翠英================================== 02-21
  • 郑建堂================================== 02-21
  • 吕兰凯================================== 02-21
  • 田文================================== 02-21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