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急救名药“安宫牛黄丸”的前世今生
中风急救名药“安宫牛黄丸”的前世今生
药丸承古训,匠心传百年!
3克,是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一粒丸剂的重量。
3克,却可以在危急时刻挽救“千金”重的人命。
这粒来源于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的小药丸——安宫牛黄丸,被中医誉为“温病三宝”之一,它有什么独特的疗效?让我们走近北京同仁堂一探究竟。
【享誉世界,急症名药疗效佳】
“邪入心包,舌蹇肢厥,牛黄丸主之。”在吴鞠通著作的《温病条辨》这本经典医书里,记载了一个原创的传奇方子。
书中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犹如君主之宫城,代君受邪,本方善清内陷心包之邪热,使心主能安居其宫,又以牛黄为主药,故而得名安宫牛黄丸。
“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是百年来人们对于安宫牛黄丸的美誉。
据记载,安宫牛黄丸是吴鞠通根据古方“牛黄清心丸”多次调整加减药味制成,后经同仁堂乐凤鸣搜集当时众多的古方名方,配制了众多药剂,并撰写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安宫牛黄丸从此成为同仁堂的“镇店名药”。
据《环球》杂志2013年《救治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一文的报道,1996年12月7日越南国家主席黎德英洗澡时高血压急性发作,紧急求助中国医疗专家协助治疗。文章中提到“中国医疗组为黎主席治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在越南引起了轰动。不少人把中国医疗组带去的中药安宫牛黄丸当作起死回生的神药”。
2002年5月10日,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伦敦火车脱轨事故中全身多处重伤,在当地医院经历了四次大手术,以及各种抢救手段后仍未苏醒,陷入深度昏迷。刘海若被送往北京宣武医院治疗,100多天后,已在英国被认定“脑死亡”的她恢复了神志,并且开口说话。2002年8月19日《亚洲周刊》报道了刘海若这一医学奇迹背后的故事。原来,在治疗期间,她一共使用过7粒安宫牛黄丸,这对她的退热与苏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急救故事,让安宫牛黄丸蜚声国际。
据介绍,安宫牛黄丸由11味药组成。第一组药重点打击病邪,清热解毒,以牛黄为核心。牛黄是苦寒之品,能够快速清理热毒。配以黄连、黄芩、栀子这些清热“高手”,让心包里面的热邪望风而逃。第二组药是开窍之药,麝香、郁金、冰片,集草、木、肉之香,唤醒心神,保心窍之玲珑。第三组药可镇惊安神,选用朱砂、雄黄、珍珠、水牛角四员“猛将”,以金石之重,安心魄之魂。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安宫牛黄丸主要有促醒及镇静、抗惊厥、解热、抗炎、降压、降低机体耗氧量和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主要应用于脑血栓、脑出血中风先兆期、中风急性期,此外,该药对于各种脑炎,如化脓性脑炎、儿童危重型病毒性脑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百年传承,制作技艺不改初心】
“别看这一丸安宫牛黄丸重量只有3克,但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做药是救人的活儿,丝毫不容马虎!”2020年,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公共卫生防疫专题展区同仁堂展位上,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郭凤华边搓着药丸,边给参展者讲着安宫牛黄丸的故事。
小小一丸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包含研配、合坨、打条、制丸、蘸蜡、打戳等许多工序。
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正体现着同仁堂的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根据《同仁堂药目》叙,同仁堂的创建人乐显扬曾说:“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
意思就是说,古代的药方是可以信赖和遵循的,但如若制药工艺不过关,药品原料不合格,就不能充分地显示相应的疗效了。因此,数百年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古训一直为同仁堂的制药人所铭记。
19世纪中叶,同仁堂制作的安宫牛黄丸因选料上乘、疗效显著而名冠全国,成为独具特色的镇堂之宝。
据了解,创建于1669年的同仁堂至今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这些年来一直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宫廷标准和制药方法,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1992年,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成立之后,更是将现代化标准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同仁堂对原材料的要求源于清朝宫廷用药的标准,讲究的是“上等、纯洁、地道”。
“上等”,就安宫牛黄丸的配方来说的,写明使用京牛黄、广郁金、当门子(麝香中最好的部分)、雄精(雄黄中的上品)、梅片(天然冰片),这些都是上好的药材。也就是说,一种药材分为许多等级,一定要选用最高级别的。
“纯洁”,目的是为了“净料投料”,使所有的药材都达到洁净,杂质一点都不能有,这才能彻底保证制成药品的质量和疗效。纯洁的郁金则全部需要工人用手工方式进行挑选;珍珠则必须要放在豆腐里煮上2至3个小时,这样才能确保珍珠表面清洁干净。
“地道”,配方采用的牛黄,需要京牛黄,最好的牛黄产于张家口一带。麝香则要成颗粒状的当门子,质量上佳。郁金则要广郁金,黄芩则要承德产的条黄芩,黄连要用四川产的鸡爪黄连。还有栀子,一定要用红色的,因为红色的栀子是成熟度最好的。原材料的遴选标准如此严格,是为了产出疗效显著的产品。
郭凤华介绍,同仁堂至今保留着给安宫牛黄丸包金箔的传统。裹金箔看上去轻巧,可其中的技巧却不简单。金箔不及邮票大,将药丸轻轻地放在上面一推,劲儿大了,金箔就会被药丸吃进去,劲儿小了则包得不瓷实。一个工人想要把这道工序干好,至少要练半年时间。金箔的制作工艺也是一项精湛的技艺,要经过千万次的锤制。
2014年,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宫牛黄丸之所以能历经百年传承仍享誉国际,成为一张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名片,这背后,离不开同仁堂的“匠心”与不变的“初心”。
虽然如今安宫牛黄丸已可以机械化生产,为传承制丸技艺,同仁堂依然保留着手工生产线,让手工搓丸这门技术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 上一篇:疮疡圣药北京同仁堂醒消丸治疗外科痈疽肿毒
- 下一篇:牛黄解毒丸(片)家中常备清热药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yaofang/2005.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