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名老中医 >

石印玉

作者:名老中医 发布:2023-01-31 14:52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石印玉
 
  石印玉,男,江苏省无锡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大学毕业后随其父石幼山临证、研习石氏伤科理论和技术,曾先后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长等职。是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石氏伤科”第四代传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应用手法、药物、指导练功等方法治疗颈腰脊柱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教育经历】
 
  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大学毕业后随其父石幼山临证、研习石氏伤科理论和技术。
 
  【工作经历】
 
  先后任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曙光医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
 
  主攻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慢性骨与关节病损研究”。
 
  【学术思想】
 
  1、局部病损,整体辨治
 
  石氏伤科最基本的学术思想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下,认识和处理骨伤科疾病。即首先重视整体辨证,“治伤先识人”。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病损,皆应遵循这一诊治原则。关于急性损伤,石筱山和石幼山都有治老人骨折,先理其虚,待虚损得复,始攻其瘀的经典案例,而不是按通常所说的三期治疗,即先攻、继和、后补。即使是损伤积瘀,见诸肿胀疼痛瘀斑等瘀实证,另一侧面即已虚,因为作为一个整体的“气血”,一部分成“瘀”,整体自然就是“虚”,而且瘀积越重,虚亦愈甚。只是在急性损伤早期,瘀积的征象为主,掩盖虚损,待瘀去则虚象毕现。因此,三期治法中,后期是补,无虚不补,既要补必有虚。瘀即得去,虚象渐现,唯补为要,这也是全身整体观的体现。作为一名现代骨伤科医师,诊病的视野要广及全身,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所谓的伤病。治疗的方案也可由各科的经验中借鉴,变通化裁。
 
  2、筋骨失和,治筋为本
 
  骨伤疾患总是损及筋与骨。就生理而言,筋和骨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支撑和运动系统。筋和骨的功能分属于肝和肾管理,同时筋与骨的功能又是互为协调、互相为用的,但筋骨合和的平衡是由筋主导的,是一种“筋主骨从”的平衡,骨骼系统的稳定和关节的正常活动皆由“筋”所主导。从阴阳的观点来看,筋属阳、骨属阴,阴阳平衡是一种阳主阴从的平衡。病理情况下,“筋伤未必及骨,骨损必有筋伤”,可见无论有无骨骼之损伤,筋伤是始终存在的。临床上,无论是病家还是医者,往往对骨折等骨骼损伤比较重视,而筋伤则常常被忽,特别是一些程度较轻的筋伤,未经及时诊治,会逐渐积累变成慢性劳损,随着筋伤程度的加重,其“束骨”能力渐渐下降,致关节失稳、活动范围增大,关节面磨损加剧,最终发展成为骨关节病。因此,要重建筋骨合和的平衡关系,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治筋着手,最大限度恢复筋的正常功能。
 
  3、慢性病损,虚瘀并存
 
  慢性骨与关节病损类疾病,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颈椎病、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脊柱关节病等,与急性骨与关节损伤相比,虽然病位相近,但病性迥异。根据其临床表现的共性特征,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认为此类病症的基本病机是“痰瘀阻络,肝肾亏虛”。虚损与瘀实并存,虚损为本成其病,瘀实为标现其症。如果套用中医学固有的疾病名称,则概括为“本痿标痹”。既有痰瘀阻络,治当化瘀通络。通常化瘀之法有行气活血、理气活血、益气活血、温阳活血之异;治痰亦有化痰、豁痰、逐痰、涤痰之变。对于慢性骨与关节病损类疾病而言,由于其瘀在络,常规方法难以奏效,需要在上述治法中加入一些具有搜风剔络作用的虫类药,如僵蚕、全蝎、蜈蚣、水蛭、地龙、虫、乌梢蛇、蕲蛇等。一般根据具体病症选取2-3味,每味每日1克,打粉吞服或装胶囊服用,既能提高疗效,又可节约药材用量。
 
  【科研成果】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上海市科委等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
 
  《补肾中药综合改善骨骼质量作用优势的新认识》2002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石筱山、石幼山治伤经验及验方选》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分期论治膝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三等奖、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养血软坚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补肾中药复方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和《补肾益精方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研究及对此方法的评价》分别获得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密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第四届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
 
  在中药复方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方面,石老提出骨质疏松骨重建细胞生物学范畴的“阴阳调节理论”与骨生物力学范畴的“量质并重、阴阳兼顾”理论,他为主开发新药1种,协助开发自制制剂5种。
 
  在治疗上综合运用药物、手法、练功、固定等中医治疗方法,并研制出的自制制剂密骨胶囊和养血软坚合剂,对防治骨与关节疾病和颈腰脊柱退行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获奖情况】
 
  1995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定为首届名中医。
 
  2000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三、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学术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上海市药品评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著作】
 
  主编和参编《石筱山、石幼山治伤经验及验方选》等著作20余部。
 
  【主要论文】
 
  1.石印玉.骨质疏松症诊断疗效标准[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2007:4.
 
  2.石印玉,石瑛,詹红生,等.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优势与不足[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2):1-3.
 
  3.石印玉.几种中药含药血清对大鼠核结合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04:2.
 
  4.石印玉.续断提取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04:1.
 
  5.石印玉.补肾、柔肝中药对软骨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A]..2004'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专辑[C].:,2004:5.
 
  6.石印玉,张戈,郑昱新,赵咏芳,沈培芝,徐宇.密骨胶囊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两年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4,(04):53-54.
 
  7.石印玉,詹红生,赵咏芳,等.补肾中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研究[J].中医杂志,2001,(10):621-623+8.
 
  8.石印玉,石鉴玉,沈培芝,等.四组中药防治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03):71-73.
 
  9.石印玉,徐荣善,陈友红.养血软坚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报告[J].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04):33-36.
 
  10.石印玉.中国骨伤科学术发展的新起点——喜读《中国骨伤科学(十卷本)》[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89,5(06):6-8.
 
  11.石印玉.伤科内伤辨[J].中医杂志,1985,(05):49-51.
 
  12.石印玉,石凤霞.著名伤科老中医石幼山治伤用药经验拾萃[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07):18-19.
 
  【传承图谱】
 
  石幼山→石印玉→沈卫东。




































  • 钱平================================== 03-23
  • 孙广生================================== 03-23
  • 欧正武================================== 03-23
  • 杨永华================================== 03-23
  • 李家邦================================== 03-23
  • 秦昌国================================== 03-23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