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现代 >

张凤山

作者:名老中医 发布:2022-11-23 10:55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张凤山
 
  张凤山,男,吉林省敦化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之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院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是全国第二、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白塞氏病、大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痛风等多种疑难风湿病的早期诊断。
 
  【教育经历】
 
  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参加卫生部第二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3年。
 
  1965年,在天津南开医院进修学习中西医结合临床。
 
  【工作经历】
 
  1960年毕业后留校在中医教研室(科)工作。
 
  1968年起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负责人。
 
  1972年,任大内科副主任、中医科主任。
 
  1985年,晋升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
 
  1987年起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院长。
 
  1989年起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
 
  【研究方向】
 
  主攻风湿病。
 
  【学术思想】
 
  1、唯先继承,方能发扬
 
  张老学习中医之前虽己先具有现代医学基础,但他始终恪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发展”的学术思想,溯本求源。张老认为学习中医首先应熟读中医经典,特别是受过现代医学教育的人,尤应如此。唯此方能真正步入中医殿堂,得中医之精髓。习中医必先奠基,基建医技方能深博。
 
  张老认为中医是历代医家数千年长期临证的经验总结,是一座待开发的宝库;其中有许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科学内涵。在当今西学东进、西医大行其道的时代,绝不能把因现今西医无法理解与解释的观点轻易视为不科学而抛弃。首先要继承,然后方能发扬。张老赞成中医应现代化,但不赞成中医西医化;更反对“废医存药”。否则,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将会有遗失的可能。
 
  张老认为为医者必须多记熟记古方与成方。多记古方与成方亦是继承前人经验的最好形式之一,亦是探索古方新用的基础;古方是前人经验的总结,许多古方疗效的确十分显著,否则临诊时无方可用,或无方可选;临时组方拼凑则难以取得好的疗效。故张老临诊时只要证与方符,尽量采用古方与成方,病证纷杂必有主证,辨证要抓要害,治病要一箭中的,选准主方,用好主药。“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善用药者必深知药物之性能。”遇有需要加减化裁的情况亦谨守古方、成方,只相应加减少数几位药物。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故疗效卓著,医誉甚高。
 
  2、师古不泥古
 
  张老虽力主先继承后发扬,但却主张不可泥古,即使象《内经》这样的经典其中亦有我们不能附议的观点,如《灵枢·邪客篇》的“天圆地方”、“地有九州”、“地有十二经水”等,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确实符合我国的地理形态,我国东南确是海洋,高原大山集中于西北;但拿到其他国家去则肯定不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事实上历代大家均反对为医者因循守旧。如刘河间提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批判了“发表不远热”之说,而倡用辛凉,甘寒的解表法。张老认为各种学说产生于各个不同时代。由于时代和历史的条件不同,故每一医家的学说常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即是有其特长,也有其不足之处。
 
  张老还认为,古为今用,扩大古方在现今的应用范围亦是对祖国医学的发扬。因为时代与生活环境不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疾病谱亦与古时相比发生较大变化。如艾滋病即为现代社会出现的疾病,因此我们一方面针对新的疾病创立新的经验成方,另一方面发掘扩大古方在新的疾病病种的应用,从而使古老的中医焕发新的生机而造福于人类。
 
  张老年轻时不仅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经验,而且每到一地经常走访各地有名气的中医师,向有经验的药农学习识别中草药的本领。在此过程中收集了不少单验方。张老还十分注意把现代医学研究中医药的结果应用于临床。
 
  3、衷中参西,发展创新
 
  张老身具中西医两家之长,数十年一直工作在治病救人的临床第一线上,对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风湿性疾病有很高的造诣。关节痛是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可以是独立的关节疾患,也可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临床表现。如免疫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代谢性因素,退行性变因素等。但这些关节痛大多具有特有的体征和相应的全身性表现,并都具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的改变,各自成为独立的风湿性疾病。张老发现,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许多从事室外工作,居住于寒冷、潮湿环境的人都患有关节痛,国外未见报道。张老将其称为:特发性关节痛综合征(IAS)。该病的临床特点是以膝、腰椎等负重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所见。关节痛多在寒冷、潮湿环境下发病,当环境条件改善后又自然缓解,可反复发作数年,而骨关节不遗留明显的病理改变。此病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亦多发,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由于本病不致残,不影响生命,严重被忽视,很少有人系统研究以至迄今为止多被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张老对这一关节痛进行了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与实验研究、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科研成果】
 
  研制出新型中药制剂免疫调节Ⅰ号、Ⅱ号、Ⅲ号、Ⅳ号、Ⅴ号、Ⅵ号,辨证分型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还研制出治疗缓解期SLE的免疫调节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润燥露、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强脊康”等院内制剂广泛用于临床。
 
  结缔组织免疫调节中西结合治疗获省卫生厅二等奖。
 
  肾虚症病人头发及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研究获黑龙江省卫生厅三等奖。
 
  1989年以来与日本九州大学合作,对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对比研究与治疗战略探讨,1990年获黑龙江省卫生厅医疗新技术一等奖。
 
  【荣誉称号】
 
  全国第二、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卫生部重大科技进步奖终评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免疫学组评委
 
  中国医科院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出版著作】
 
  《结缔组织病》
 
  《自身免疫与风湿病》
 
  【主要论文】
 
  1.初洁秋,张凤山.全身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变迁(附280例分析)[J].黑龙江医药,1982,(11):1-4.
 
  2.张凤山,金友,王春荣,张佩清,尚淑芳.肾虚与血浆睾丸酮含量的关系——附76例血浆睾丸酮测定报告[J].中医杂志,1982,(08):60-61
 
  3.张凤山.颊部红斑、腹胀、呕吐[J].黑龙江医药,1981,(04):17-19
 
  4.张凤山.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J].黑龙江医药,1981,(02):35-39
 
  5.王春荣,张凤山.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与辨证施治的初步体会[J].哈医大学报,1978,(01):28-30
 
  6.张凤山,金友.以三才封髓丹为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的体会[J].哈医大学报,1974,(01):59-62
 
  7.法乐寰,张凤山,孙洪德.中药失笑散加味治癒幽門管溃瘍2例[J].哈医大学报,1965,(02):54-55.
 
  8.法乐寰,金友,张凤山,孙洪德,戚聿勤,冯修潔.中西医結合治疗慢性腎炎所致尿毒症11例的体会[J].哈医大学报,1965,(02):49-53.
 
  【传承图谱】
 
  张凤山→王振宇、孔德军。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