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拯
陆拯,1938年生,幼名橘泉,号一了子,浙江湖州人。
陆拯,1938年出生,籍贯浙江湖州。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日本陆拯汉方医学研究会顾问。
陆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浙江中医杂志社主编兼社长。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1997年被评为国家级名中医(即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出版学术专著20多部。先后获国家、部、省级等科技成果奖和优秀图书奖1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国图书奖1项,优秀奖1项。陆氏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和中医文献研究工作。
在学术研究上,对中医毒理学说、脾胃学说、激发肾气说、天癸学说以及活血化瘀疗法和中药生用与制用的不同作用研究,均有独特见解,创新观点,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好评。在临床医疗上,通晓中医内科、妇科和儿科,擅长治疗萎缩性胃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病、肝胆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口腔溃疡、肿瘤、痛经、乳癖、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其它疑难杂症。
1959年毕业于湖州中医院中医专科班(5年制),后又结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文献研究班。现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杂志》社主编兼主任、《气功》杂志主编、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理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编辑学会委员、全国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研究会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古籍出版社特约编审、浙江省自然科学期刊编辑学会理事等职。
撰有《脾胃明理论》、《毒证论》、《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症状辨证与治疗》、《中医基础学》、《中草药学》、《中医方剂学》、《中医治疗学》、《黄帝阴符经讲解》、《孙真人养性论讲解》等10多种专著及学术论文30余篇。同时,主编了大型近代丛书《近代中医珍本集》,计医经、伤寒、金匮、温病、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五官科、针灸按摩、医案、医话、验方等14个分册,汇集著名中医学家代表性著作160多种,反映了近代100多年来的中医学成就。此外,还负责和参加《医方类聚》、《丹溪医集》、《重订严氏济生方》、《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医学广笔记选注》等多种古医籍整编较注工作,其中《医方类聚》获卫生部、浙江省科委优秀科研成果乙级奖。
陆氏治学谨严,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每有独到见解,不入云亦云。其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精于文献考据,广泛吸收各家之长,又注重实践,热衷于临床,故说:。医者以治病为本职,若不精研医学,不为民治病,枉为医也。”他行医30年来,虽曾从事文献研究和教育工作,但他始终没有脱离过临床工作,经验丰富,造诣甚深,对脾胃学说、毒邪学说、活血化淤疗法和中药研究尤为突出,颇有卓见。
如对脾胃学说他认为:脾胃为脏腑之本,气血生化之总源,此其为一;二是升降之枢纽,为气机之本;三是诸脏有病,护养脾胃至上,脾胃不败总有生机。
对毒邪学说更有新见,认为:大病重症、顽疾怪候每夹毒邪,在治疗上不可忽视解毒。毒邪的特性,好动好伏,其为病者易入营血,善伏脏腑,其辨治毒证不同于一般,故设四层辨证法,一为浮候,二为动候,三为沉候,四为伏候。浮候者为毒邪尚在肌表之间,急以解散外毒,兼清流毒入内;动候者邪离肌表,未入血分,犹介于气营之间,毒势嚣张,速以大剂攻毒克邪;沉候者正气渐衰,毒邪深入阴血,宜拔毒兼顾扶正;伏候者外证渐去,余毒内伏,虽外无显症,但祸害莫测,宜以托毒养正,杜绝他变。故其常说:“治毒必究务尽,否则余患无穷。”
对活血化瘀疗法极为推崇,认为:血行畅达,气机流通,则邪无可留,病无可生。若病经解表治里等诸法不效者,可用活血化瘀之法,使气血流畅,阴精得以输布,阳气普达周身,病邪自能外出,其病不难痊愈。
对中药研究,重点探讨生药与制药在临床中的不同应用,虽同一药物,但经炮炙后其性味、功用均有改变,药用价值截然迥异,此项研究颇有成就。由于陆氏对理论、临床、文献研究均有扎实的功夫,所以在国内外中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他精于内科和妇科,擅治呼吸系疾病、消化系疾病,尤对萎缩性胃炎、溃疡病、胃肠炎、肝胆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疑难病证更有特色,疗效显著。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gjmy/xiandai/207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