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现代 >

刘清贞

作者:古今名医 发布:2022-07-22 18:24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刘清贞
 
  刘清贞(1939—),女,汉族,山东省济南人。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教授。
 
  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之后分配到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工作至今,曾任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是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刘清贞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诊治范围】
 
  擅长诊疗儿童扁桃体炎、发热、厌食、心肌炎、肺炎、哮喘、咳嗽等病症。
 
  【教育经历】
 
  196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本科。
 
  1980年在上海中医学院参加全国中医儿科高级师资班培训。
 
  【工作经历】
 
  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工作至今。曾任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第二任)。
 
  【学术思想】
 
  刘老的治学格言是:学习态度要认真,善于运用新科技;学习精神要刻苦,善于取精华去精粕;学习方法要严谨,善于及时总结新经验;学习成绩要扎实,善于取长补短。刘老认为,应熟知儿科学发展简史,掌握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容易发病。传变迅速、脏气消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诊断小儿疾病务求明确,治疗小儿疾病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治病必求其本,及时、准确、恰当地选用中西医疗法,要本着能调不药、能外不内、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原则,谨慎治疗。
 
  1、外感热病,祛邪解毒为主
 
  刘老对外感热病主张以祛邪解毒为主,临床宜灵活施治,用药应审慎果敢,以中病为准,一般不宜久攻或峻补。她认为,“毒”是发热的主要原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是其主要诱因,积、滞、湿、饮、痰、瘀、脓等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发热的原因,故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按温热病论治。其法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之“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及叶天士“襁褓小儿,体禀纯阳,所忠热病居多”之说,多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对小儿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多按湿热病论治,宗薛生白之“太阴内湿,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之说,多采用三焦辨证。
 
  2、外感六淫为病,多按六淫辨证
 
  六淫中以小儿穿着过暖、汗出感受风寒者居多。刘老多宗张仲景伤寒论》立法用药。但刘老师强调小儿体禀纯阳,易于化热,即使感受风寒,每易郁而化热,多成外寒里热,表里并见之证,治宜表里双解,解表清里,并应据表里轻重慎重选方,斟酌用药。刘老推崇刘完素宣明论方,《儿科论》,谓小儿为纯阳,其病“热多寒少”,主张以辛凉苦寒、泻热养阴法治疗小儿火热病证。风热者按温热病论治,湿热者按湿热病论治,燥者多宗喻嘉言消燥救肺治法,寒湿、阴暑则多宗《局方》芳香温通,行气化湿。
 
  3、气血痰食为病,多按气血痰食辨证
 
  刘老推崇张从正的攻邪论,主张小儿慎用补法,以期邪去正安。小儿气血痰食为病,重在乳食积滞。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大量的水谷精气来供养,但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差,乳食不知自节。若小儿纵恣口腹,超过脾胃的承受能力,即可发生伤食、积滞。伤食积滞不仅是胃脘痛、腹痛、呕吐、泄泻、湿热、湿阻、痰饮、血瘀。气滞、厌食、疳证、肥胖症等病症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是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癫痈、惊风、夜啼、疮疖等病症的常见诱因。因此,刘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用导滞通腑或通腑泄热法治之。并且经常向家长们宜传科学喂养知识。她常说:“若要小儿安,需耐三分饥与寒”,强调要小儿忍三分饥,吃七分饱。处方用药也常用消食化乳。平胃化积,健脾助运之品。对素体阳旺、胃热偏盛、肠胃积滞者,刘老常常告诫患儿要纠正饮食偏略的习惯,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致病原因,为病极其广泛复杂。正如隐君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为喘为嗽、为呕为泻。为眩晕、或身中结核、或臂肿肢硬、麻木瘫痪、或小儿惊风、抽搐、或癲痫……”刘老强调辨证时必须探本求原。由于“湿困脾阳、脾失健运生成的为湿痰”或“痰饮”,因肺阴不足、律液被灼的为“燥痰”,因热而成的为“热痰”,因寒而成的为”寒痰”或“寒饮”,因风而成的为“风痰”,因食滞不化而成的为“食痰”,因气郁不畅而成的为郁痰”等,治疗多宗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多予二陈汤类方,并据痰饮的成因进行加减变化以治之。
 
  4、脏腑功能失调为病,多按脏腑辨证
 
  小儿肺脾不易感外邪而成温病;胃强脾弱,易积滞湿阻为痰为瘀;心肝有余,易惊风拘挛夜啼不安。刘老推崇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密斋《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等医家著述中俱导的五脏辨证和根据五脏寒热虚实证候而建立的五脏之方。她常讲五脏中是:“三不足二二有余”,即脾常不足,易生湿,主困,以健运为贵;肺常不足,主咳喘,为娇脏,易伤而难调;肾常虚,易虚寒,宜补不宜泻;神明之心常有余,主惊悸,为热为火,宜同肝论;肝常有余,主风、惊、抽搐.宜泻不宜补。刘老宗万密斋“心热为火同肝论”之说,认为小儿心肝常有余,在病理状态下多用得法,宜清心宁肝,镇肝息风;在生理状态下切不可泻,以防伤伐生气,亦不用补,以防助火生风。正如万密斋所说“虽然泻之无用补,少阳生气与春同”。泊疗小儿夜啼、惊悸、惊风、抽搐、痉挛等病症之时,多用泻肝、镇肝,平肝及镇心宁神等法。
 
  刘老主张,脾以健运为贵,以醒脾之法治疗脾运失健而脾气不虛者。运用各种方法以祛除积滞湿阻、痰饮血察等实邪之困過,恢复脾气健运之功能,即为醒脾。刘老谓脾居中州,喜燥恶湿、喜芳香而恶秽恶、喜清淡而恶腻浊,喜灵动畅达而恶实邪困遏,临床常用消食导滞、化湿祛湿、祛痰化饮、利湿化瘀、理气行滞等法来醒脾。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供给儿童的饮食物日渐丰盛,而小儿胃强脾弱,易出现饮食失节、饮食偏嗜,而造成伤食、食积、积滞、湿阻、痰饮,血瘀的病理变化。人体的水液代谢为肺脾肾所主,三焦气化而成。《内经》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下输于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气化功能障码,三焦水逍失于通利。则水液不能正常输布,排泄,阻于脾则为湿,聚于身体局部则为痰为饮,淤于血脉则为瘀;湿、痰、饮,瘀等都可阻滞气机,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其中“湿”又是痰饮血瘀的病理基础。《幼幼集成·伤湿证治》谓“脾虚多病湿”,而“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湿邪的成因,不仅与气候潮湿。饮食生冷、素嗜肥甘有关,更与脾运不及、水湿内生密切相关。湿邪阻滞脾胃.素体虚寒者,则易于寒化而更伤脾阳,表现为寒湿证候;素体阳旺、肠胃积热,或阴虚内热者,则易热化而更伤胃阴,多表现为湿热证候或湿热伤阴证候。
 
  刘老在治疗上强调以祛湿醒脾为主,用药以轻疏灵动为贵,使湿邪得以从上焦宣化、从中焦运化、从下焦渗利;寒化伤阳者,多配合温运脾阳之品;热化者,多配合燥湿清热之品;热化伤阴者,则配合养阴之品,以清热燥谋不伤阴,生律养阴不助湿为原则。
 
  【获奖情况】
 
  曾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医德模范。
 
  【荣誉称号】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济南市名老中医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济南分会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论文】
 
  1.崔文成,刘清贞.儿童善太息的诊疗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07):32-33
 
  2.崔文成,王延泉,宋春霞,陈家骅,刘清贞.泻肺止咳合剂治疗小儿痰热咳嗽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0,(12):713-714
 
  3.崔文成,刘清贞.儿童习惯性痉挛从肝论治心得[J].中医杂志,1999,(02):78-79
 
  4.崔文成,刘清贞.小儿咽喉炎性咳嗽证治[J].山东中医杂志,1998,(07):7-8
 
  5.刘清贞,崔文成,王延泉,杨兴林,李为玲.乳蛾解毒合剂治疗小儿扁桃体炎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1997,(08):8-9
 
  6.刘清贞,崔文成.乳蛾一号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84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0,(06):13
 
  7.崔文成,刘清贞.手足口病述要[J].山东中医杂志,1990,(04):60-61
 
  8.浦家祚,刘清贞.痰包[J].山东中医杂志,1988,(01):41
 
  9.刘清贞.益胃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1987,(05):20-21
 
  【传承图谱】
 
  刘清贞→崔文成、杨献春。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