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芬
戴慧芬,女,云南省昆明人。主任医师,教授。
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高中毕业后即从师于父亲戴丽三学习中医,曾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中医治疗内科、妇科疾病。
【教育经历】
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学,高中毕业后即从师于其父云南中医学家戴丽三学习中医。
1951年,参加首批云南省中医门诊部。
1958年,参加南京全国第二期教学研究班。
【工作经历】
1947年,参加云贵考铨处中医师检核合格,领取中医执照后独立应诊。
1951年,到云南省卫生厅总门诊部参加工作。
1956年,到云南省中医医院工作。
1960年,到云南中医学院,从事《金匮》、《内经》、《中基》教学。
1972年-1978年,调昆明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工作,任医改组副组长。
1978年-1979年,任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
1979年,调回云南中医学院(现云南中医药大学),任副院长。
1982年-1987年,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
1987年-1993年,任云南中医学院名誉院长。
【学术思想】
学术上戴老除继承家学外,尤尊仲景,善调营卫。对经方及家传验方能灵活运用,谴方用药精练,善于化裁古方为今用,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她对营卫的实质,营卫与各解剖系统,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对桂枝汤的临床应用达到了出神入化,据症化裁,效如桴鼓的程度。治内伤杂病,她重视脾胃,常以轻剂取胜;治外感时病,不吝攻邪,多以重剂收功;妇科病,强调治肝肾为主,不忘调气血冲任。对痹证的认识独具卓见,论发病强调内因重于外因,认为风寒湿痹多在阳气不足或气血先虚的情况下发病。针对历来对痹证分型过多,临证不易掌握,主张以“寒热”二字为提纲分型,便于临床辨证施治。对高血压的辨证施治,既强调临床分型决不能仅以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两型就能概括,但又必须抓住这两个根本,治疗时重在调整肝肾阴阳,独辟蹊径,擅治高血压之变证重证。
【科研成果】
主编的《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获1985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云南省卫生厅医药卫生二等奖。
【获奖情况】
1990年,被确认为首届全国继承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
2003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此外,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理事
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全国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会委员
云南省教育厅副教授、教授评审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卫生厅副主任、主任医师评审委员会委员
云南省卫生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云南中医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副会长
云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理事
云南省自然辩证法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
云南省科协第三、四届常委,荣誉顾问
张仲景国医大学名誉教授
《中国中医药年鉴》编委
《云南中医杂志》编委
《云南医药》编委会顾问
【出版著作】
主编《戴丽疗经验选》,还著有《把中医学院办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高等院校》、《漫谈医德教育》,此外编写的《以方带病》曾被作为昆明医学院临床教材使用。
【主要论文】
1.泰树仙,严继林,戴慧芬.营卫实质再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03):7-8.
2.戴慧芬.一代名医戴丽三[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9(02):43-44.
3.戴慧芬.竹叶汤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国医论坛,1987(04):32-33.
4.戴慧芬.振兴中医献身教育——云南中医学院建院二十五周年回顾[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03):1-2+16.
5.戴慧芬.附子半夏广皮生姜汤之临床应用[J].新中医,1982(12):6-7.
6.戴慧芬.头痛治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03):11-12.
7.戴慧芬,李越然,张大年,吴宗柏,孔庆玺.中医学方法论[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1(04):46-64.
8.戴慧芬,孔庆玺.证的实质和辩证思维[J].云南医药,1981(06):65-69.
9.戴慧芬.营卫初探及桂枝汤[J].云南中医杂志,1980(03):1-5+11.
【传承图谱】
戴丽三→戴慧芬→严继林、泰树仙。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gjmy/xiandai/165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