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湘
林沛湘(1906—1998),男,汉族,广西省贵港人。教授,家传及自学中医。
1936开始行医,在贵港市创办中医联合诊所,1956年起在广西中医专科学校从事教学及医疗工作,曾任广西中医学院内经及中医学基础教研室主任、医史文献研究室主任,是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诊治范围】
擅治内科及眼科疾病,尤以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冠心病、溃疡病、慢性胃炎、慢性溃疡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痹证、外感发热及咳嗽和眼角膜、视网膜疾病有独到造诣。
【教育经历】
家传及自学中医。
【工作经历】
1936年初,贵港市创办诊所,悬壶济世。
1954年,在贵港市创办三好联合诊所。
1956年初,参加广西中医专科学校(广西中医学院前身)的筹建,历任广西中医专科学校经史教研组组长、广西中医学院内经及中医学基础教研室主任、医史文献
【研究方向】
长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学术思想】
1、林氏认为中医理论研究,不能从理而释理,使中医理论玄而难明,而应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中医的发展。因此,他始终坚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为临床服务的方针,对许多重要、疑难问题的探讨既重视各家论述,又以临床适用为原则,其见解多能独辟蹊径而不落虚俗。
2、强调《内径》在指导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内经》的基本观点和医理的阐述,都是从人的整体和自然界的整体及其关系这一全域出发的。以《内经》的观点作为解释理论与临床问题的基本依据,所得出的结论,才有可能不失于偏废。因此,形成了以《内经》基本思想为主要内容,善于全面、客观地观察问题的学术风格。
3、强调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发掘与继承、学习与借鉴二者深入和广泛的开展。提倡瓣证与辫病相结合,辨证施治与专效方药运月相结合,本草知识与现代药理相结合。也就是在诊断上,既重视对全身情况的观察分析,又注意对具体病位的了解。以中医的证为诊断的主导,在尊重中医病名的前提下,参考某些两医诊断内容,以完善疾病的诊断。在治疗时,注意对某种病症有专门或特别治疗效果的方剂及药物的使用,以作为辨证施治的补充。用药时,力图在运用传统本草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药物的性能。
4、对具体病症的诊治,坚持从不同的脏腑、经络、器官的生理特性和病理待征出发,抓住病机特点、解决主要问题,兼顾与之相关的病理变化。例如:林氏认为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是肝体亏损,热毒湿瘀为患,因而治疗应以养护肝体为主,清热解毒、理湿祛瘀共施,少伐其用。心血管病,多与心之气阴不足,湿瘀互结有关,故而制定了“养利结合”的治疗原则,以养心之气阴,利其瘀湿,外感高热,主要应祛邪外出与阻止病那传变,因而提出“给出路、阻去路”的治法。
【科研成果】
20世纪30年代,参与研制开发了“林沛湘外感咳嗽经验电子计算机诊疗系统”,获广西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年,《中医学基础教学参考资料》获广西科技大会奖。
【获奖情况】
1958年,获国家卫生部继承祖国医药学成就奖。
1990年被国家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
【荣誉称号】
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广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广西医古文研究会主任委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第四、五届委员
【出版著作】
著有《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教学参考资料》、《林沛湘医案医话选》、《绛雪园伤寒方条目评注》、《西溪书屋夜话录评释》等书。
【主要论文】
1.林沛湘.化饮平眩汤[J].广西中医药,1991,(05):208.
2.林沛湘.遗精[J].广西中医药,1989,(03):32.
3.林沛湘.疏木培土和泄肝和胃[J].广西中医药,1989,(02):33.
4.林沛湘.夜游症[J].广西中医药,1984,(05):39.
5.林沛湘.疑难病证治验二则[J].广西中医药,1982,(01):5-6.
6.林沛湘.营卫初探[J].广西中医药,1979,(04):1-4.
7.林沛湘.从肝病证治特点探讨慢性肝炎的治疗[J].广西中医药,1979,(01):1-3+6.
8.林沛湘.谈谈低烧证的辨证论治[J].广西中医药,1978,(04):9-12.
【传承图谱】
林沛湘→林寿宁。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gjmy/xiandai/1566.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