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现代 >

徐楚江“药王菩萨”

作者:古今名医 发布:2022-05-26 14:40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徐楚江“药王菩萨”
 
  讲述人:胡昌江
 
  文字整理:陈志敏
 
  徐楚江教授是著名中药炮制学家,中药炮制学科创建人之一,全国首批名老中医专家。徐老不仅在中药、炮制、鉴定、制剂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药王菩萨”之美誉,在遣方用药方面亦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是当时医药结合的典范。
 

 
  1959年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专业成立,即聘请徐楚江、冯相贤、欧建忠等作为中药炮制学教师,参与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授课和实验教学。那时教学大纲、实验教材以及试卷为铅印,但有很大部分是手刻,称为“刻钢板”,现在很少见到了,我刚分到教研室,比较年轻,精力充沛,像“刻钢板”的工作有“舍我其谁”的感觉,其实就是上面一张“蜡纸”,下面一块专用于刻字的“钢板”,用一只专用刻钢板的笔,尽管简单,但还是很讲技巧的,刻重了,印几十张就坏了,刻轻了就印不显,推印时的轻重缓急,也给印刷质量密切相关。那时,教研室每周二下午有教研活动,周六下午有组织生活,教研活动专门讨论教学活动中的疑点难点,教学实验的设计和安排,学生对教学的反映,讨论的内容都要作记录的。此外,对试卷的知识考点都要作认真分析,对学生的答卷也要认真分析,是否是教师在授课时概念讲授不清楚,以便下个年级改正,总之和现在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
 
  1979年,由卫生部组织有关医药院校编写全国首部《中药炮制学》统编教材,成都中医学院作为主编单位,参与编写的还有广州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湖北中医学院,所有编写人员均未署名。1984年,由卫生部组织中医教材编委会炮制学教材编写组在一版教材基础上编写的第二版教材,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专业用。二版教材充实、提高了一版教材的内容,为中药教育中炮制学教材的奠基作。本书由我校徐楚江教授作主编,叶定江教授、傅宝庆教授、许志明教授、王爱芳教授参加编写。
 
  我作为青年教师有幸担当教材编写秘书,亲眼目睹了老一辈炮制学家的风采,和做人、做学问一丝不苟的精神。那时教材编写是非常严肃的事,教育部和学校各部门均非常重视。30年过去了,经历的事情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时主编一人、副主编一人、编委三人是基本固定的,汇聚全学科的顶级人物,不像现在编稿教材的人数,为了销售主要目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几十人,教材越编越厚,重点越来越模糊。那时电脑尚不普及,完全靠手写,写好后将每个字工整地手写入稿笺纸上,在排编时一个字丁一个字丁的拣来卡在一行行的格子内。我曾到排字房内参观,成千上万个字丁堆满房间,靠排字工人逐字逐字的排版,可想而知出版一本书何其艰难,没有一年半载是出不了书的,非常费工费时,不像现在有电脑,交稿时就交电子版,这也是科学进步的一种表现。当时每出版一本统稿教材,由主编单位办一学期的师资班,并开设与炮制相关的基础课程,均是请学校的知名教师进行讲授(那时教授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我记得成都炮制师资班教师,有《中药学》的凌一揆、《方剂学》的陈潮祖、《医古文》的郑孝昌、《中药化学》的肖崇厚、《中药炮制学》徐楚江等教师,这批老师的讲授,大大展示了我院教师的丰彩和学校的师资力量。
 
  1991年,我有幸被遴选为徐楚江教授学术继承人,当时在中药炮制方面,四川仅此徐老一人。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我的知识架构发生了很多的改变,走上医药结合之路,所以十分感激恩师徐楚江教授。在跟师期间,除了每周两次跟师应诊之外,周二下午徐老在家中给我传授医药知识,使我学业精进20年以上。那时老师年近古稀,在无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周二讲授,纯粹是出于一份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崇高精神一直鼓励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是我坚守在中药炮制和炮制品和临床岗位的力量源泉和动力,如有任何懈怠,就对不起徐老的精心传授。尤其是炮制工艺的原始,脏、苦、累的实际情况,行业也不景气,当时教研室来了几个年轻师资,唯我坚持了下来。那一定是老师的精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徐老师对我的学术传承使我终身受益,他高风亮节的人品、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精神,是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
 
  1992年,在恩师徐楚江指导下,依据中医临床辩证论治、灵活用药的需求,撰写了《中药炮制与临床运用》,重点阐释了常用中药炮制前后不同功效和临床运用,奠定了《临床中药炮制学》教材编写体例,架起了沟通中药与中医临床的桥梁。同时,本人也主编《中药炮制学》教材,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为全国中药炮制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不忘师恩,难忘师恩,不辱师恩,出师后我将老师的精神和思想带到了教学和科研中,不敢有丝毫懈怠。坚持中医临床疗效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医的生命所在。中药炮制作为中医临证用药的一大特色,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不断总结川派中药炮制技术,将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学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