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读本
您的位置:主页 > 古今名医 > 现代 >

程子俊

作者:古今名医 发布:2022-04-13 16:39 来源:www.zhongyaowenhua.com 阅读:



程子俊
 
  程子俊,男,江苏常州市人,1923年2月出生于针灸世家。为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名老中医。
 

 
  曾任江苏省针灸学会理事,常州市政协对离休干部的定期咨询顾问,常州市针灸学会顾问;常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一、二、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
 
  程老十六岁于常州县立中学毕业之时,正值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国内医药严重短缺,老百姓一旦得病,无钱更无处寻医,很多人只能或等死或听天由命。于是程老毅然决定从父程培莲(常武地区的一代针灸名医)学习中医针灸,从此立下决心,一定要为广大劳苦百姓的病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其父“学医必须吃得苦中苦”、“做医生就要看淡金钱,多行善事”等的谆谆教诲和严厉教导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对昨天父亲布置的中医经典逐章逐篇背诵。等父亲起床盥洗、晨练后,主动背诵,常常是一气呵成,一字不误。如一旦发生错误,常是主动罚抄写十遍,且不吃早餐。至今程老在案头茶几或诊疗间隙仍保持着手不释卷,每天翻阅古典医著的习惯,他对弟子或实习同学说起最喜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中医药经典著作时,兴致来时常朗朗背诵,令学生无不佩服和汗颜。由于程老的刻苦学习,加之天智聪颖,在其父所带的弟子中总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通过5年的跟父学习,其中医理论功底及针灸技术在常武地区已是小有名气。此时程老并不满足,为达到更高的医术境界,更好地服务百姓,遂于1944年赴上海其祖父程金和的针灸诊所,跟随祖父继续行医学习。其祖父程金和年轻时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思想主导下,毅然弃官从医,并成为上海地方名医。这对日后程老高尚的医德和精湛医术的成就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程老深知旧上海的黑暗,真切体会到共产党乃劳苦大众的救星。解放后,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和党的中医政策,全身心地投身于中医针灸事业。1952年回常州与同仁共创钟楼联合诊所,任针灸科主治医师。程老对知识的汲取总是孜孜不倦,对医术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为全面系统地提高针灸理论和针灸的研究及教学水平,1956年赴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针灸师资班深造学习。期间得到了当代针灸宗师、著名针灸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承淡安校长的悉心培养和传授。程老的针灸理论和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和质的飞跃。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赴启东县等农村巡回教学。一年后回常负责常州市公费门诊部中医科工作,同时承担西学中、护士学校等针灸教学任务。在政治上程老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向党组织靠拢,于1959年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学术权威”于1968年被下放至溧水县东屏公社医院“改造”。下放期间程老无怨无悔,更加勤奋工作,为能更直接解除广大底层百姓的病痛而欣慰,每日门诊均逾100余人次。程老以其高超的医术及高尚的医德得到当地百姓盛赞,成为当地一代名医。1978年底调任溧水县涣歌公社医院任院长,期间帮助创建了溧水县中医院。1980年调回常州市中医医院工作,之后任针灸科主任,并兼任常州市西学中班及常州卫生学校讲师,负责针灸课程的教学任务。期间编写《针灸学讲义》数十万字。
 
  把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己任,早在2006年《江苏中医药》杂志“名医长廊”栏目征稿时程老就曾亲自写下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建言献策。程老认为:发展中医首先是中医院应坚定中医的办院方向,这是中医药能否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院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要加快做好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工作。尤其要加强年青中医师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实践技能培训。第三,要充分认识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目前尤其应注重开拓其在康复、调护、养生、保健等环节的特出作用。他常谆谆教导我们:中医理论博大深奥,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中医医生,就要耐得住寂寞去,学习一定要有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尤其是典著作一定要反复精读深思,各家学说博览兼收,吸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古典医著一定要反复通读,且每读一遍,都要认真做好笔记,因为每次你都会得到新的启发,每次都会使你的临床疗效得到一次飞跃。
 
  程老在七十余载的行医生涯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中医针灸理论及临床经验,特别擅长诊治中风、面瘫及诸痛症。撰写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针麻在纤维内窥镜检查中的应用》一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暨承谈安诞生100周年学术交流,并收入国际针灸论文集,独创的程氏秘宗“蜻蜓点水”针刺手法和“新针补泻手法”被收录《中华名医特技集成》一书。并将祖传的“值时针刺法”、程氏“环中穴”、“前悬钟穴”等经验运用于临床。自编数十万字的针灸学讲义供针灸教学及临床应用。强调以整体观及辨证思想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以经络学说为主导,现代医学相辅助,中西结合,针药并施;在针刺手法上博采众长,师古创新,对复杂的古典传统手法加以提炼改进独创了程氏秘宗“蜻蜒点水术”针法和“新针补泻”手法;并创立了“通脱法”和“第三掌骨疗法”等理论;同时还将程氏祖传的“程氏环中穴”及“前悬钟穴”等经验发扬运用于临床。其针灸造诣在省内乃至全国均享有盛誉。
 
  “自己的经验不带走,我将把我点滴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献给党和人民,传给青年一代,绝不带进坟墓”。这是不仅是程老时常挂在嘴边一句话,更是其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处处落到实处的写照。他不顾年事已高,于19991年7月、1998年4月和2008年9月先后三次分别担任全国第一、二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师带徒专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临证经验和心得体会传给后学,更会手把手带教弟子。有时只要弟子一个疑惑的眼神,不等发问,老师就会讲解示范,言传身教之心切可见一斑,且处处融化于临床带徒的点点滴滴之中。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上升,传授的紧迫感就越来越强。程老这种承先启后,甘当人梯,传承中医的精神令人无比敬佩,弟子常感叹能遇这样的良师真乃我三生之有幸。
 
  程老在其七十余载的行医生涯中始终格守:“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医疗技术源于大众,当无私奉献于人民。”的从医格言。临床诊疗过程中更是如此。对病人总是和蔼可亲,从无疾言厉色,且不论其贫富贵贱,尊卑长幼,都一视同仁。有一次,一位市领导因腰扭伤要请程老去治疗,程老并未马上前往,而是客气地让办事人员在诊室外面稍等,让学生通知挂号室停止了挂号,他继续看完候诊的病人,最后让来人从上午9时一直等到11时。这种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病员的尊敬和信任。
 
  程老虽年逾九旬,而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手不执杖,不仅声音洪亮,且思路清晰。看书读报不戴老花镜,能写小字手不颤。其养生之法是平素生活规律,起早睡早起,饮食以素食小荤为主,从不过量,重视早餐。常年绿茶,不饮酒。心胸开阔,从不动怒。绘画书法陶冶性情,练有太极、站桩及一指禅等功。为其针灸的行针、运针及明显高于他人的神奇疗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谓良医,不仅要对医术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而且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甘当人梯的传承精神,这就是德艺双馨的精诚大医—程子俊。作为后学,我们惟有加倍努力,希冀有朝一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 郑建民================================== 03-15
  • 王自平================================== 03-15
  • 李鲤================================== 03-15
  • 毛德西================================== 03-15
  • 张东岳================================== 03-15
  • 吕靖中================================== 03-15
  •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果盛教育官方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

    课外书大全读后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