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诩
孔令诩(1939—2015),男,汉族,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祖父孔伯华为北京四大名医,父孔祥琳亦为一代名医,得到父辈及祖父门人的传授及多位名医指点。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50年。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养生研究室主任。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诊治范围】
先后涉及消化、呼吸、泌尿、循环、内分泌、肿瘤等多系统的疾病诊疗,后期主治疑难杂症,擅长治疗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囊及胰腺疾病、哮喘、感冒、气管炎、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栓塞后遗症、老年脑功能减退、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经手术、放、化疗后的肿瘤病人。
【教育经历】
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
【工作经历】
1964-1985年,分配至吉林省中医药研究院从事临床工作。
1985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担任养生研究室主任。
【研究方向】
主要进行中医理论框架及方剂的设计、文献研究。
【学术思想】
1、方从法立,何惧“有药无方”在认证准确、治法确定的前提下,认为方药可以灵活多变,不必拘泥于古方经方而一成不变,不必非要以古方为主加减。古人处方,乃示人以组方之规矩。社会在发展,病种在演变,非要死守古方去对号入座,则难免有刻舟求创之嫌。方证相应是在辨证论治纯熟的基础上的高度概括,中间必须有治法确定的重要环节,越过治法,直接按照方剂去对号入座,甚至片面地抓住古人经典中的某一句话而不顾其他,则没有真正理解仲景“随证治之”的含义。
2、治病求中,不管方大方小中医历来有“药专效宏”之说,但那是针对较为单纯的病情或者“急则治其标”的情况而言的。临床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同一位患者可以患两种以上的疾病,而证更是可以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治疗那些复杂的疾病,有时需要数法同治,照顾面较广,药味有时自然也就多一些。治疗杂病,常常采用数法同治的方法,治法杂,药物自然也杂。但只要认证准确,治法得当,杂而不乱,自然就会收到满意的疗效。
3、剂型灵活,方便患者为上市售有限的中成药品种远远不能满足中医临床应用的需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时患者不能服用汤药,而又没有较为合适的中成药可以选用。此时可以为患者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剂型,瞩患者去药店照方加工,总以方便患者为上。如上焦有火,心肺热盛者,常常选用轻清之花药如金银花、野菊花、槐花、合欢花等开水冲泡,代茶服用。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较长时间服药的病人来说,一种是病情不稳而易变的,以汤剂为宜,一种是病势难于速效而变动不多,丸剂正符合其需要,且有利于病人长期坚持服用。
4、不媚世俗,补药不可轻用中医之补法补药,乃为虚人虚证而设,乃为形、精等不足而设,切勿妄补。两点尤其要引起注意:一是年壮气实未可补,因为年壮气实之体形气俱充,动辄进补,则犯“实实”之诫,年壮之人即使患病,也少虚证,应慎用补药;二是免疫力低下未必属于中医的虚证,提高免疫力也未必一定要用补药,若误用补药,虽也可一时收功,然犯“实实”之诫,终致病情更甚,甚至可以发生“人参杀人无过”的悲剧。“有是证即用是药”是中医的精髓,补药可以提高免疫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药同样可以提高免疫力,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千万不要跟着西医病名走,也不可混同中西医名词。
【科研成果】
参加六味地黄口服液的研制,已获卫生部新药证书。
【荣誉称号】
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学术兼职】
曾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孔伯华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主要论文】
1.彭锦,闪增郁,孔令诩.试论“健运阳明”是中年女性养生的重要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07):502-503.
2.孙明杰,孔令诩.健脑益寿冲剂防治老年性痴呆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04):34-35.
3.孔令诩.张继有学术思想浅窥[J].吉林中医药,1983,(04):9-11.
4.孔令诩.读诸家注内经气厥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03):19-22.
5.孔令诩.对《内经》中“隐曲”一词的探讨[J].广西中医药,1981,(04):14-15.
6.刘之谦,孔令诩,王庆文.张继有先生对糖尿病的治疗经验[J].吉林中医药,1981,(03):17-18.
【传承图谱】
孔伯华→孔祥琳及孔门医学传人→孔令诩→张雪亮、彭锦、罗卫方、杨杰、孔晶、唐仕欢。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gjmy/xiandai/137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