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光
郭子光,男,汉族,四川省荣县人。教授。196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曾就职于成都中医药大学。

郭子光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届“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诊治范围】
擅长治疗内科诸病,尤其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拥有丰富的经验。
【教育经历】
1947年-1951年,亲仁中学肄业后读私塾1年,后师从于舅父廖济安习医3年。
1953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年。
1956年-1960年,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学习。
【工作经历】
1952年-1955年,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
1960年,从成都中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
1987年,晋升教授。
【学术思想】
(一)辨证:崇仲景遵六经,重脏腑辨证,抓病机层次与实质
郭老基于伤寒六经辨证提出的“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使《伤寒论》中看似杂乱无章的症状、体征在六经阴阳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浑然一体的联系。郭老认为六经病就是六个大的病理层次阴阳失调的反应,各经病所属方证就是由浅而深的若干较小的病理层次阴阳失调的反应。阴阳失调的反应状态,是人体在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总体反应,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六经病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实际是按阴阳的偏胜偏衰,即阴阳的多少,所呈现的反应状态强弱依次划分的。《内经》以阴阳为总纲,而仲景所著之《伤寒杂病论》则是阴阳变化调节的示范平台,仲景的调节方法就是从整体着手去改变失调的病理层次的反应状态,达到治疗目的,这对临床用活六经方证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郭老在六经辨证中主张以病机为核心,抓定证、定则,提纲掣领地掌握辨证要点,在内伤杂病辨证中力主以病机为核心、以脏腑辨证为脉络的辨证策略,其主编的《郭子光各家学说临证精要》中有翔实的论述。如其丰富命门学说,认为命门火衰的病机实质是元精亏虚,涉及多脏腑多层次的功能衰退,而尤以“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的功能减退为主,治疗应重益火之源、温阳填精;又如以“气为一切阴质之帅”为理论核心,以气失统帅为病机实质,提出了补血重在益气,通络首先补气,降气即是降痰,降气即是降火,利水消肿必须益气,通腑先要顺气,补肺气必先补脾,补肾重在培金生水等具体益气、理气、行气之法,指导多种疑难病症治疗。
(二)辨病:中医理论阐释西医疾病指导临床诊疗
郭老认为西医的辨病为中医打开了全新的视野,西医建立在现代科技发展基础上的各种检查手段和方法扩大了中医四诊的深度和广度,西医对疾病病理的微观认识拓展了中医的辨证思维,特别对一些无症状性疾病,在引入现代检测方法后,中医才能摆脱宏观上“无证可辨”、“无病可治”的困惑,而发挥中医的治疗作用。
1、倡导“三因鼎立”学说,发展中医病因学说
郭老提出发病的“三因鼎立”之说,形成全新的中医发病学机制,即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到疾病病原学(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疾病的诱发因素(六淫、情志)、人体的体质(木型、火型等阴阳二十五人体质)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决定是否发病,以及病后的转归和预后,并形成了下述发病公式:原因+诱因+素因→疾病。
2、聚焦慢性病疾病谱,提出慢病治疗八法
郭老提出慢性病治疗的八个步骤要领:一是凡有外感先治感;二是气机不疏先治郁;三是运化失司先理脾;四是平调阴阳治原病;五是整体局部善处理;六是无证可辨亦须辨;七是治标药物逐步减;八是西医诊断作参考。这八个步骤为临床辨治各类病证,尤其是复杂病证提供了一个提纲掣领把握病机、审察情由、分清标本主次、采取先后缓急遣方用药的基本施术法则,对中医临床治疗慢性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推崇病证结合诊断、中医理法方药治疗,形成独特的诊疗特色
病证结合,即通常所称的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诊疗方法,但郭老强调辨证诊断思路采用病证结合,治则治法则当谨守中医理法方药论治。郭老认为辨病论治,是以致病因子或病理损伤的特点,来区分不同的疾病并进行处理;辨证论治,则是着眼于机体对致病因子和病理损伤的反应状态,以揭示疾病的千变万化并进行处理。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治规律,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无疑是提高疗效的途径,也是中医现代化和中医临床医学发展的方向。在长期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郭老归纳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即:分证分型论治、分期分阶段论治、方证相对论治和固定方加减论治,并指出了每种“病证结合”论治形式的特性、优势和适应范围。
【获奖情况】
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此外,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荣誉称号】
国家级名老中医,国医大师
【学术兼职】
中华医药学会终身理事
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
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
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成员
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评审委员
成都军区总医院学术顾问
【出版著作】
撰著、主编出版了《伤寒论汤证新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肺结核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中医奇证新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中医康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86)、《中各家学说》协编教材(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本科选修教材《中医养生康复学》(成都中医学院基础部,1988)、《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四川科技出版社,1990)、《现代中医治疗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成人教育《中医各家学说》本科段辅导教材(成都中医学院自考办公室,1995)、《伤寒论专题材料》、《中医内科专题材料》等专著、教材。
【传承图谱】
廖济安→郭子光→刘杨、江泳、刘渊。
- 本文链接:http://www.zhongyaowenhua.com/gjmy/guoyidashi/194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请为您的孩子选一款学习软件!
- 如果您是一位老师,请为您的学生选一本好书!
- 如果您是一位校长,请为您的学校选一套好教材好课程!
- 如果您对中医药文化教育感兴趣,如果您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中医药文化知识。
- 果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以及“果盛课堂APP”一定满足您的需求!
- 《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由张伯礼院士作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审定!